石小敏:城镇化建设需转型 旧模式已走到尽头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日期:2014-05-15 07:37 字号:T|T

摘要:“现在全社会资金总量的七成左右被拖累在房地产链条。各地楼市出现下滑,说明以投资、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导的城镇化建设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如是说。

“现在全社会资金总量的七成左右被拖累在房地产链条。各地楼市出现下滑,说明以投资、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导的城镇化建设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如是说。

石小敏指出,与2002年到2008年的5年相比,2009年到2013年,中国走上了一条以投资、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导的城镇化建设的增长模式,如今这种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石小敏说,今年以来,特别是五一前后,人们都明显感到楼市开始往下滑落。在以投资为主导的模式中,楼市往往是链条上最后一个开始往下滑落的。上游部分是供货商,比如钢铁、水泥、设备制造,这块现在深受产能过剩的痛苦,正在加大调整,他们两三年前日子就已经很不好过了。中游部分是各种各样的融资平台,主要是政府融资平台,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这一块面临的问题最大,占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总投资量的一半左右。审计署公开的数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楼市是最后的部分,是整个投资链条里,回收资金取得现金流的部分。按说楼市的日子相对来说是最好过的,但如今也开始明显地下行了。

“这说明这套模式已经走不通了,不得不转型。这套模式占用了大量的资金,现在全社会资金总量的七成左右是被拖累在房地产链条里。”石小敏强调。

石小敏表示,当前中国金融出现了两个悖论性的现象:第一,流动性很大,M 2是G D P的两倍,但是到处钱紧。第二,经济增长率明显下滑,企业的效率效益大幅度下降,利率反而提升,高利贷越来越多、增长量越来越大。

“中国的体制几乎无限制的允许还款素质很差、现金流很差的企业继续借钱,而这些链条将中国经济拖得很没有活力。”

最后,石小敏表示,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要政府回到自己应有的职能,管好自己应该管好的事情,进展缓慢。但是,正在兴起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服务业,包括金融是构造未来新的增长模式的主要根据之一,要把希望寄托在这里。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石小敏中国楼市城镇化建设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