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主任谈京津冀一体化:保北京还是协同发展?(2)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4-05-06 07:27 字号:T|T

摘要:当这个城市有足够多优质资源的时候,一定会有大量所谓的中低端资源的配套。白领、企业总部的老板,包括大量的高档饭店,需不需要服务员、需不需要清洁工人、需不需要快递、需不需要保安、需不需要保姆?

挑战之三,市场关心的和我们研究所关心的完全是两码事。前几天传言说“保定要成为政治副中心”,一下子把保定房地产价格大幅度抬高了,我想 这是中央不愿意看到的。河北制定京津冀一体化的时候,更希望通过北京优质资源外移,以帮助河北解套,他们在过去三年大拆大建过程中走了一些不正确的发展路 径,搞了一些生态城,由于后续没有资源的供给,这些生态城面临“鬼城”的危险,于是想着能不能通过一体化把资源给唐山、廊坊等地,使这些新城重新起死回 生。

难点在优质资源配置

对中央来讲,制定京津冀一体化政策,要面临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

第一,北京到底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一体化?因为雾霾、交通拥堵……把这些都归结于人口过度膨胀,就通过人口外移和控制人口的方式缓解“城 市病”吗?这个是要进一步去考虑的。当这个城市有足够多优质资源的时候,一定会有大量所谓的中低端资源的配套。白领、企业总部的老板,包括大量的高档饭 店,需不需要服务员、需不需要清洁工人、需不需要快递、需不需要保安、需不需要保姆?可是这些人,他们去购买东西是会到大商场、超市,还是去和他们收入水 平相近的小饭店、小零售商、小市场呢?这就是所谓低端产业的来源。当城市有大量精英人士聚集的时候,会需要更多的服务。以排斥人口的方式来缓解北京城市压 力,进行京津冀一体化,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北京还有一系列中低收入人口需要充分的就业来支撑。

第二,很多人提出把北京优质资源外移,我想应该从增量优质资源上考虑。制定一个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想每个人的选择。大量的优质医院、教育资源 是不会迁出的。所以优质资源增量放缓进入北京应该是一种措施,新增的一些总部、大学新校区是不是考虑不要集中到主城区?可以分布到北京的郊区,或者到与河 北交界的地方去。即便解决了增量,人口还是会继续向北京市区集中,市区有这么多的优质资源,它还会承载未来城镇化的人口。只不过放缓了增长速度,给未来改 善基础设施提供了时间。放缓增长速度应该是一个主前提。

第三,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人向哪里去,政府不应该通过行政的方式来规定,而是把路径搭好,他们自主选择去哪里。现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 资源的配置被行政分割,如果我们在这三个地区建立交通资源的配置体系,由中央政府引导民资、外资的力量来修建交通,根据人口的聚集方式来选择运输承载方 式,市场就会确定人和技术等要素向哪里去。很多北京市的居民觉得雾霾很严重了,想到外面去选择一个适合生活的环境,他会自主选择,这是整个一体化非常重要 的前提。

第四,北京对外辐射的最大优势是服务业。怎么样通过交通设施的改造,加快服务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形成新的增长点,这是需要我们研究政策的时候认真考虑的。

最后,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还要持续二三十年,不是一年两年就完成了,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实施也不会在一两年就完全落实。只有在这些大前提下,我们以 市场化为主导,制定长期的发展政策,政府做该做的事情,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可能就更为合理。还有就是我们不能期望在十年内就可以出现一个所谓合理的城市布 局,三十年形成的框架、结构、人口和产业的组合,不可能瞬间搬出北京,如果要这么做,肯定是短期行为在主导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最后还是事与愿违,并 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实重点在于思路,在于机制的建设。所以,我个人认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重点在于机制建设,通过十年的努力,形成协同发展,市场主导,政府规划的合理机制,才是最终解决问题之道。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