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不是踩高跷 不要过度迷信行政的力量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日期:2014-03-18 07:06 字号:T|T

摘要:许多人过度迷信行政的力量,政府不会让房价跌,市场的问题“只要采用微调的方法就可以调节过来”。他们自认为是走平衡木、踩高跷甚至是玩高空魔术的高手,一切只需要适度微调即可,收放自如。但是,如果认识是错误的,所有的行动都可能走向灾难性的结果。因为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市长的力量,而是市场的力量。

两会期间,被列入“雷人、夸张、不靠谱”的“很二”的话不少,“说房地产有问题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脑子有问题”,“房价哪怕涨到1000万元一平方米也是合理的,政府不要管”。面对如此缺乏经济学常识、缺乏对市场基本敬畏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宏论,有必要提醒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鸡犬之声值得警惕。

房地产成为一门“显学”,是中国式利益固化的缩影和棱镜。科斯先生关于中国式奇迹有过一段著名论述,他说中国经济发展是个奇迹,但制约中国发展升级的是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思想市场是一个多元包容的市场,同时更是一个敬畏良知和尊重常识的市场。现在,这个市场已沦为各种利益团体翻云覆雨的名利场。前面说过“中国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只要再来一点就要崩溃”的人,过些日子再信口开河“永远不会崩溃”,如此没有基本定力和常识的“翻烧饼”、“抛硬币”,不知其所云。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安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如处置不当,将重蹈日本的覆辙。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国房产泡沫破裂排在“未来世界十大预测”的第二位;“空头大师”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几位华尔街赫赫有名的大佬都不约而同地“看空中国”,查诺斯募集2000亿美元的资金,屯兵中国香港对赌中国房地产,他放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如破灭,将以比迪拜惨1000倍的方式终结” 。

实际上,去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陆续发生的“局部塌方”事件,说明麻烦已经来临。虽然大城市的开发商和居住在这里屁股指挥脑袋的专家学者竞相跳将出来称“出问题的只是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永远不会崩溃”—说这些话的人,是不用担心“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脑子有问题”的。中外金融危机史告诉我们,小齿轮转动大齿轮是许多危机传导共同的机制和特征。

随着从南到北的鬼城次第出现,从温州、鄂尔多斯再到三亚凤凰岛,触手可及的房产登记制度使得市场处在敏感的十字路口。

房地产市场是高杠杆的货币堆积型市场,真实有效的交易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流作保证。美国人在反思次贷危机与房地产的关系时说,就像棒球运动员为了能打出更好的成绩而注射类固醇激素,人为地增强肌肉一样。在房价不断飙升的岁月里,华尔街向市场注入了太多的兴奋剂。兴奋剂刺激下的棒球明星们创造过辉煌,但是房地产人造财富泡沫随着华尔街的“创造性毁灭”和历史性崩溃而灰飞烟灭。等到奔腾的大潮退去,那些没有穿泳裤的人们赤裸地展现在面前。

房地产价格的升腾,超量的货币发行是助推器。金融体系提供大量的新增货币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市场交易规模。过去几年间房价的翻跟头,既是中国银行体系内数十亿万计的货币堆积的结果,而在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过程中,境外热钱的影子依稀可见。地质学上,不同板块不均匀运动,会带来扭曲、碰撞甚至断裂。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的板块撞击往往是市场的风险源头。在这种诡异的博弈中,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结构性失衡引发的高泡沫化资产容易成为国际炒家和狙击手联手“做空”的主战场。而脆弱的金融体系既是资产泡沫的推手,也极易成为泡沫破灭的引信。

房地产泡沫是一国经济中最突出、最凶险而又最为色彩斑斓的泡沫,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经济模式、房地产绑架政府和银行体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脆弱的模式,因为从来没有永不破灭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式的奇迹中,许多人过度迷信行政的力量,政府不会让房价跌,市场的问题“只要采用微调的方法就可以调节过来”。他们自认为是走平衡木、踩高跷甚至是玩高空魔术的高手,一切只需要适度微调即可,收放自如。但是,如果认识是错误的,所有的行动都可能走向灾难性的结果。因为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市长的力量,而是市场的力量。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房地产楼市调控房价两会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