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戒》中想到的:经济洗牌何时了?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3-11-22 09:50 字号:T|T

摘要:托尔金的《魔戒》所采用的叙事结构,就是西方社会的命运。英国社会,真的生活在“文明-黑暗”的无限斗争循环之中……

托尔金的《魔戒》所采用的叙事结构,就是西方社会的命运。英国社会,真的生活在“文明-黑暗”的无限斗争循环之中……

我一直拿住家附近的几条商业街铺面,作为考察英国经济复苏的晴雨表。本周三上午,BBC商业发布一条新闻说,英格兰银行宣布,英国目前经济复苏稳定;下午又贴出一条新闻,英国领带连锁商TieRack进入了关门前的促销,这家领带国际连锁成立于1981年,鼎盛时期全球有450家店,如今只剩下82家,12月27日英国分店将全部关门。两条新闻对比,让人觉得有点无所适从。

经济复苏依然是英国社会关注焦点,也影响着街上绝大多数人的情绪。我碰到的人里面,找工作是十个人当中至少八个人谈论的话题。上周末,与一位温州老乡坐在酒吧里聊天(他也来英国十多年了),我们共同回忆起2007年之前那段日子。那时我曾经相信欢乐、酒吧和鲜花是英国社会的主旋律。就像国内有作家曾经描述过的纽约:“在纽约街头看到的每个人,都有一张没被欺负过的脸。”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漂亮的英国花园里,翻开一块石头,发现石头底下阴暗、潮湿是蛞蝓潜伏的暗黑世界。我和老乡都认为,2007年就是翻起石头,发现另一部分真相的关键一年。那一年,他说自己的生意突然不行了,周边倒闭的铺面一家接一家。一度弥漫在布里斯托的欢乐消失了。我曾热衷在这座城市的酒吧区出没,2007年夏天之后,很多酒吧转手或关门。来来往往的跑车轰鸣,男男女女煲电话时的享乐嗓音,都听不见了。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还会回来。

每次我看到那家SloaneSquare酒吧门面上斑驳的蓝漆,就会有无限的伤感。SloaneSquare是西伦敦一处地名,也是英国一代嬉皮士的大本营,他们的精神领袖就是戴安娜王妃。这些人与伦敦Soho区寻找机会的艺术青年不同,他们是英国含着银勺子出生的上流社会子弟。这家冷落了四五年的酒吧,常常让我想起“诸神的黄昏”。

环顾四周,最大一家酒吧在冷寂三年之后,转给了一家超市,现在人们对吃饭比喝酒有兴趣;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沙发店,从两百平米的大厅,收缩到三十平米的铺面;去年本地一家地产中介办公室贴出了一张“我们很快回来”的广告,但事实是再快也回不去了,因为我发现他们已窝到了一家杂货店隔壁。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深刻地体会到托尔金的伟大,他的《魔戒》所采用的叙事结构,就是西方社会的命运。英国社会,也许成熟的西方社会,真的生活在“文明-黑暗”的无限斗争循环之中。

不过有一点,我还是很欣赏的。这些英国商业军团的战士,不管军衔大小,依然团聚在战壕之后,在金融危机猛烈的炮轰之后,虽然担心某种阴暗力量的袭击,首相、财相和英格兰银行行长,还不敢振臂一呼,冲出战壕,彻底击退经济危机。但是他们依然在顽强地用自己手中的财政和金融工具,来做最后的战斗,因此,12月初,首相卡梅伦访华,可能将是一次“借兵”行动,具体故事想象可以参考电影《魔戒》。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魔戒英国经济洗牌经济危机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