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从紧 适宜抄底(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日期:2013-11-15 07:26 字号:T|T

摘要:郭毅认为,虽然11月房源的供应情况目前仍不明朗,但对于既不想买自住型商品房,而资金实力又并未雄厚到可以购置千万级高端住宅的购房者来说,在今年剩下的两个月中要抓紧选房、购房。

开发商

阶段调控无碍拿地积极性

坊间传言的新限购政策,实际上有“六限”,除了超过4万元/平方米、年内突击涨价、去年未开盘的今年涨幅不得超过10%以外,还有不允许捆绑精装、期转现不得涨价、不允许通过折扣涨价等三条限制,可以说是封死了开发商所有的涨价途径。

对此,多数开发商的理解是,这一措施是一个阶段性、有时限的短期政策,因此对后市的中长期影响应该较小,虽说眼前是喜忧参半,但多半不认为会成为常态化调控的一部分。

“这个新措施,传的比较多的说法是住建委内部通报,但并未以文件形式公开下发,因此我们判断,即便传言属实,也是中短期内针对过快上涨的部分项目的一个临时性调控手段,因此对长期影响不大。”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可能造成的近期影响是,原本计划在今年底推出的一些项目会把开盘时间延迟到明年春节后。对于购房人来说,又将沉积一部分需求。对于开发商来说,则可能在明年初有一轮集中入市,竞争加剧。这两个因素相抵消,相信后期不会出现房价的报复性跳涨。”

以上的看法代表了较多开发商的观点,事实上有部分开发商对后市的期待更趋积极。

就在这一消息传遍坊间的同时,传来的另一消息是北京8块土地成交。从土地市场传递来的积极、明确的反馈,说明了大部分有实力的开发商对后市还是持乐观看法。特别是一些拿地成本较高的开发商,更希望在未来市场出现“高端归市场,刚需归保障”的格局后,能够开放针对改善及高端市场的价格调控。

在大多数开发商认为此类调控不会常态化的同时,也有一些对未来持有保守态度的开发商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一位南方某知名地产民企的中层告诉记者:“如果这么严厉的价格管控常态化,企业将面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利时代’的到来,只有具有规模优势和强大成本控制能力的大中型优质房企能在北京市场生存。”

业内

4万元上限完全可接受

“即使这次的调控具体措施完全属实,也可以认定其合理性,无需大惊小怪。”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地产专家王珏林对记者表示,“不管是四条还是六条,核心就是‘限价’,这也完全符合调控中‘限购、限价、限贷’的常规策略。”

王珏林认为,阶段性的限价措施,主要是根据市场情况和调控目标推出,针对短期内房价上涨过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限价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并非都可以往长期化、常态化上靠。”

王珏林说,就北京的具体情况来看,4万元/平方米的上限定的并不低。针对目前北京主力供应都在五环外乃至近郊的情况,这一价格区间对相当多的刚需、刚改项目的供应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这一上限完全可以接受。

对于部分房企近期在土地市场的积极求购表现,王珏林则提醒说:“企业扩张时,既应该考虑市场风险,也应该把市场调控措施变化的因素考虑在内。”

事实上,无论是限制高端项目入市,还是限制楼盘涨价,都是在房价控制目标下,通过调整市场的供应以及成交结构来达到阶段性平抑房价的目的。“金九银十”之后,随着部分房企年度销售计划的完成,房企入市积极性有所减低,如今再次加强管控,重申限令,在销售向好的现状下,房企“避开风头”、推迟入市的可能性将加大。

亚豪机构也认为,今年年底前市场供应虽会有所减少,但部分刚需客群也会因等待今明两年自住型商品房的上市而推迟购房,暂时观望,因此年末北京楼市将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而明年低于市场价格30%的5万套自住型商品房集中上市后,将在满足“夹心层”购房需求、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起到拉低市场平均交易价格的效果,北京房地产市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市场”的三元格局将初步呈现。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楼市抄底抄底楼市房地产抄底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