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有望迎来真正的“春天”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3-10-30 14:23 字号:T|T

摘要:近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博览会上表示,近年来各地政府陆续加大了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力度,相关市场热度也在不断升温,我国住宅产业化有望在自上而下的“温暖”中迎来真正的“春天”。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住宅产业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和基础,未来应加紧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推动住宅产业化实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近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博览会上表示,近年来各地政府陆续加大了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力度,相关市场热度也在不断升温,我国住宅产业化有望在自上而下的“温暖”中迎来真正的“春天”。

“鲶鱼效应”促发展

“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已经讨论多年,相关的示范项目也不少,但说多做少问题一直都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障碍既不是能力,也不是技术,而是机制。

“企业不做住宅产业化是因为缺乏动力机制,政府要帮企业解决风险和疑惑,制定竞争规则。”沈建忠表示,为了让产业“活起来”,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奖惩机制,培育龙头企业,用“鲶鱼效应”来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记者在住博会现场感受到,不仅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呈现出整合发展的态势,各大产业化试点城市的发展模式与经验也成为一大亮点。有关专家表示,地方是发展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几年地方政府纷纷组建了相关机构,加强了住宅产业化专职管理机构建设。

“现在房地产市场依然比较粗放,质量不好的房子也能卖出去,老百姓对于住宅产业化的价值认知又有限,因此从企业自身来说,没人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多动脑筋。”沈建忠认为,从这几年试点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把地方的职能落实好,调动好地方的积极性,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据了解,北京、浙江等地对实行住宅产业化的项目给予了容积率奖励,上海将住宅产业化视同高新技术产业享受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沈阳则是奖惩齐下,一方面在土地出让中加入产业化相关指标提高门槛,另一方面对采用住宅产业化的项目采取部分费用减免的政策,刺激市场积极参与住宅产业化的实践与竞争。

“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住宅产业化的实践当中,城市与城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角逐将更加深入,客观上加快了住宅产业化在全国的发展。”有关专家对记者说。

要政策更要市场

“虽然现在各方都意识到政策扶持的重要性,但应该看到政策只是手段,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才能促进行业长期健康的发展。”沈建忠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虽然地方政策往往能做到“即时有效”,但诸如模数标准、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政策,还是应当由中央主导、地方落实,以避免出现个别地区为招商引资而过度让步,出现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

“为了将行政手段的负面效果最小化,地方应注意培育市场需求,只有产生市场驱动力,住宅产业化才能可持续发展。”沈建忠如是说。

合肥市则在这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据合肥市城乡和建设委员会主任常先米介绍,合肥市近两年并没有出台任何有关住宅产业化的激励或奖励政策,而是根据该市的实际情况,拿出了200万元的住宅产业化“菜单”,为政府“找米下锅”,吸引了众多相关企业来合肥投资发展。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和需求后,该市才开始草拟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市场进一步扩张升级。

“不仅如此,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自身参与住宅产业化的动力也在不断增强。”沈建忠认为,现在许多地方的保障房都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许多产业化技术成熟领先的企业借力保障房实现了跨区域发展,也和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

“今年以来,我们感到开发商对住宅产业化的热情明显增高,很多像我们这样提供产业化相关技术的企业,业务都有了明显增长。”远大住工设计院院长宋辉向记者透露,业内流传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导制定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行动方案》将在明年出台,而随着各地优惠政策的出台,不少企业认为未来政府对于住宅产业化的推广力度必将持续加大,因此纷纷提前“布点”,以期在未来的产业化竞争浪潮中取得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产业化建筑建设房地产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