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转向新战场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东地产 发布日期:2013-10-30 14:19 字号:T|T

摘要:如今,投资嗅觉灵敏的温州商人看中了上海自贸区。自自贸区概念提出以来,温州人已经成为自贸区第一笔注册公司业务的办理者、第一张企业牌照的获得者以及自贸区地块的操作者。

淡出沪上楼市的“温州炒房团”再度卷土重来,自贸区成为新的主战场。

在房产投资上,温州人曾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群体。

随着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的爆发及房产调控力度的加大,从2011年开始,温州人在经历过一波又一波的抛房潮后,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

2013年的秋天,随着自贸区获批,旧的时代落幕,新的时代开启。

《东地产财经周刊》(以下简称“《东地产》”)了解到,如今,投资嗅觉灵敏的温州商人看中了上海自贸区。自自贸区概念提出以来,温州人已经成为自贸区第一笔注册公司业务的办理者、第一张企业牌照的获得者以及自贸区地块的操作者。

“炒房时代”主角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温州炒房团曾是上海楼市的风向标,他们到哪,楼市的活跃劲风就吹到哪儿。

“从2003年开始,温州人被称为‘腰上挂满钥匙的人’”,从事二手房代理行业超过十年时间的丁浩对《东地产》称。

丁浩入行初期,正是温州投资客活跃时期,“那时候温州人都是抱团来上海买房,他们通常组成一个群体来跟开发商谈‘团购价’”。

李斌(化名)便是炒房大军中的一员。

李斌是温州永嘉人,从1999年开始,在上海经营一家鞋厂,做起鞋子生意。

李斌告诉《东地产》,他没来上海之前,就有一批温州人来上海投资房产,不过只是个别现象。从2000年开始,投资房产成为温州人“家常便饭”,那时候他也开始关注开发商的开盘信息。到2005年,黄斌已经成为19套住宅和6个商铺的业主了。

李斌投资房产具有一定的经验,他在选择房产时,首先考量的是地段,其次是户型、周边配套,“物业管理也比较重要,物业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房子的形象、口碑,甚至价值和甚至潜力。”

李斌说,所选的房产一般在升值潜力较大的区域,买入前几年可以出租掉,等到价格上来后再转手卖出去。

“行情好的时候,半年就可以转手,价格也能上涨个30%左右。”

“转手后,再购入新的房产。”到2008年,李斌手上的“钥匙”已经换了好几批,“卖出去再买进来”成为李斌投资房产的窍门。

2009年是全国房价飞速上涨的一年。以李斌为代表的“炒房客”成为全国人民的“眼中钉”。也在这一年,李斌开始陆陆续续抛出一些房产。不过即便如此,李斌手上仍然有数十套住宅和商铺。

而李斌只是温州炒房团在“全民炒房”行动的一个缩影。

温州炒房团退场

“现在已经没有温州人的声音了”,在《东地产》的采访中,房产一线销售人员、二手房代理业务员、市场分析人士几乎异口同声。

2010年4月15日开始的房产调控政策从没有“手软”,2011年初,“新国八条”将二套房首付提高至60%,并向全面推行限购令。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间次贷危机爆发。自此,温州炒房团一蹶不振。

以李斌为代表的投资客开始进入一轮“抛房”行动。从2011年开始,“急抛”、“跳楼价”等字眼出现在沪上各大中介门店里,“温州投资客抛盘”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上版的主题。

李斌虽然没有摊上借贷危机,但出于对于政策的敏感,李斌还是决定将手上的物业尽快卖出。“这种调控直接以打击炒房为目的,房子握在手上不太安全。”李斌笑言。

到2012年7月,李斌以3.7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将投资周期最长的一套房源出售。这套房源位于碧云板块的世茂湖滨花园,2003年李斌以单价1.4万元/平方米左右一口气买下8套,近几年都陆续抛售。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温州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