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加快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

扫描到手机 政策与金融 来源:财经网 发布日期:2013-09-29 07:16 字号:T|T

摘要:公租房、棚户区改造有望成为保障房建设的重点,以往附加产权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房模式,将逐步淡出。公租房和两租房的“并轨”,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经过多次全国范围内的摸底调查,决策者终于将保障房体系的修补提上日程。

9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加紧制定管理条例规范,规范和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和运营,同时加快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

此次会议之前,住建部曾几次派出巡查组,对全国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巡查。这被看作是对全国保障房空置、错配等问题的摸底,系统性改革因此酝酿。而国家审计署也实施了对保障房的专项审计,发现和纠正了多类违规问题。

“保障房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政府的‘硬任务’。对于其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管部委和国务院都非常重视。”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专家告诉记者。为了规范和促进保障房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住建部经反复修改协调,已将《基本住房保障条例》(下称《条例》)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今年年底之前,这部影响亿万低收入人群的重要条例有望出台。

据参与起草讨论的人士透露,《条例》期望明确的是:公租房、棚户区改造有望成为保障房建设的重点,以往附加产权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房模式,将逐步淡出。公租房和两租房的“并轨”,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保障房体系混乱来源已久。上世纪末的住房制度改革,将大部分单位公租房屋变成了房改房,它们与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府提供的廉价租赁房一起,构成了城市居民的住房体系。在这个混杂体系里, 中国保障房出现了低价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改造房等不同的种类,在数量上实现了“跨越”,上述“断层”问题得以部分解决。“十二五”期间,各地规划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试图进一步解决“断层”问题。

长期关注保障房工作的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保障房分产权型保障和租赁型保障。然而,亦有多位参与保障房管理工作的人士透露,各地对于保障性住房体系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一直还缺乏明确的规范。制度性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不明确,在基层“资金落实不到位、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分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就很难避免。《条例》的出台,将用“顶层设计”的方式来修补保障房的管理体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在梳理规范体系和加强监管之外,国务院今年还将适当增加中央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已建成保障房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多渠道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降低保障房的空置率。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保障房国务院公租房并轨保障性安居工程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