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以房养老” 基础条件初步具备

扫描到手机 置家关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3-09-25 10:26 字号:T|T

摘要:9月22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本市城乡居民养老意向”调查显示,有73.1%的受访者表示“赞同”或“较赞同”以房养老,而26.9%表示“不赞同”。

“以房养老”是近期热点社会议题。

9月22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本市城乡居民养老意向”调查显示,有73.1%的受访者表示“赞同”或“较赞同”以房养老,而26.9%表示“不赞同”。

与上述数据差异很大的是,早在2007年,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就开始试点“以房养老”,但情况不尽理想,试点6例就无疾而终。

与此同时,上海的老龄化及养老问题在近年来却越发严峻。9月18日,上海市人大听取和审议了上海市政府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报告。其显示,预计到2015年末,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将达435万,占户籍人口的30%。而明后年,上海每年分别需新增养老床位7500张,才能实现到2015年末养老床位达12.5万张的目标。

庞大的养老需求,令上海诸多的金融及各式机构瞄准这个市场并悄然启动,即便此前试点并不顺利。

探索“倒按揭”模式

养老服务业发展,在上海有着迫切的需求。

18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施小琳介绍,截至2012年底,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367.3万,占户籍人口25.7%。

与此同时,上海老年抚养系数逐年提升,2012年上海老年抚养系数为39.3%,预计2015年老年抚养系数将达到50%,即每两名15-59岁人口将抚养一名老年人。但是从2013年起,新增老年人口中80%将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会弱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

9月12日下午,由上海民政局作为支持单位的“一场关于倒按揭中国模式的前瞻性研讨会”上,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友联表示,上海银行对倒按揭的相关需求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我们愿意先行一步,按照国家要求,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尽快推出国内真正的‘以房养老’产品。”

而该研讨会上,建信人寿副总裁赵振德也表示,养老金融可能成为撬动中国金融市场格局的重要板块。“而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倒按揭能盘活老年人的资产,也可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对商业机构来说蕴藏巨大市场商机。”

据悉,上海已经有银行和保险公司深入研究,拟联手推出“倒按揭”模式。

目前,上海银行已将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提升成为该行四大战略业务之一。该行表示,对于以房养老产品已开展探索和研究,目前已经积累了150万庞大的养老客群。

记者了解,目前建信人寿有意配合上海银行做好对接保险工作。

基础条件初步具备

上海方面的探索,面临的一大挑战可能来自于人们的传统观念。

22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除了以房养老之外,更高的比例是,有87.5%的受访者表示赞同或较赞同“养儿防老”。调查还显示,当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有三大期盼,包括缓解养老机构供需矛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

而受访者不赞同以房养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房养老”容易激发家庭矛盾;有的老人认为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不需要“以房养老”。

上海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投资学教授应望江告诉记者,其实,在上海实施倒按揭贷款的一些基础条件已初步具备。一方面,上海大多数住房的产权是清晰的。

调研显示,目前上海8.9%的老人独居,36.0%的老人与配偶单独居住,53.1%的老人与子女或孙辈同住,将近45%的老人有条件将自己的房产倒按揭。

其次,上海的金融机构有充裕的资金实力,贷款周期的可精算化将有效降低房产倒按揭贷款的风险。同时,上海房产价格保持稳中趋涨的预期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

在12日的研讨会上,上海市老年科研中心副主任殷志刚也认为,对于倒按揭,在潜在客户的挖掘上,主要为三类客户,一个是独居的老人;一个是有两套以上住房的老人;还有就是子女在国外居住的老年客户。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上海金融机构以房养老老龄化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