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屡禁不止 治理仍任重道远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2013-09-09 11:44 字号:T|T

摘要:96栋楼、1万多户居民。大型小区中远两湾城,深受群租困扰。

96栋楼、1万多户居民。大型小区中远两湾城,深受群租困扰。

就在8号楼上周贴出“特大喜讯”,经历1368天整治终于实现“零群租”之后的没几天,矛盾却在314号楼升级:9月2日,6名志愿参与群租管理的业主被租客打伤,警方对5名租客处以行政拘留15天。

8号楼的“零群租”,与314号楼业主被租客打伤,都因“智能梯控”而起。为控制群租泛滥,中远两湾城居民引入“智能梯控”,并采取自治管理。对此,一部分顽固的群租客却置若罔闻。整治群租,究竟还有什么办法?

风波:推广“智能梯控”遭抵制

前几年,中远两湾城群租情况最严重时,一间100平方米的毛坯房住了20来口人。群租客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半夜三更惊扰居民。火灾、盗窃也时有发生。

早在2007年9月,中远两湾城曾启动当时全市规模最大的群租联合整治行动,还在部分居民中试行门禁系统,但收效都不明显。去年下半年,由普陀警方建议的“智能梯控”,又率先在8号楼等4个门栋试点。据介绍,“智能梯控”是一种电梯控制技术,就是在原有电梯上安装一个“门禁”系统,只有刷卡后电梯才会启动,将业主送到其要达到的楼面。为了“拦”住群租客,物业公司在发卡环节设卡,根据房屋大小及居住在里面的人员情况发放智能卡。为配合“智能梯控”,居民中的一些退休人员还成立志愿者队伍,每天晚上轮流在楼下执勤,不让没有卡的群租客出入。

今年9月1日起,314号楼也开始使用“智能梯控”。实施第一天,就有租客拿着榔头威胁查卡居民。9月2日晚,正在执勤的居民值班小组开始核验住户门禁卡,发现两名女子用的是别人的卡,于是要求她们登记信息,其中一名“二房东”不同意登记信息,要强行进入。双方发生争执后,“二房东”叫来一群人,他们把一名查卡的老伯拉出去殴打。接着,人群又冲进大堂围殴居民,造成6人轻微受伤。当天21时40分,警方赶到现场处理矛盾,此后将5名租客拘留。

居委:坚持整治但将改进方法

打人事件中的租客,到底是“合租”,还是“群租”?针对当事人的辩解,居民们并不认可。许多居民说,是“群租”还是“合租”,就看有几个人用电梯卡,不持卡难得进出的可以算作“亲朋好友”,但经常用别人卡出入或“一带一”的,就是超标居住的群租客。

中远四居党总支书记潘叶城介绍,经过整治,整个小区的群租现象已减少超过一半。彻底根治群租前,他们会坚持“办卡规定”,居民们也会继续以自治方式查卡、值班。

“整治一定要坚持到底,但工作方式要改一改。”潘叶城说,今后,居民们还会轮流值班,要求没有门卡的住户登记信息;遇到不配合登记者,记录外貌、抵达楼层等信息,将情况告知派出所,由派出所民警上门核查情况。居民们还将学习8号楼的做法,一旦群租客搬走,由楼组长和居民志愿者要求房东恢复房间原貌,还会在业主重新装修时加强巡查监督,一旦发现分割房间的情况立即与居委会和警方联系。

寻策:执法力量需要有效整合

整治群租这个城市难题,不单单存在于中远两湾城。而“智能梯控”办法,也并不容易复制。除了易引发矛盾外,还有成本问题。

一些业委会负责人说,整治群租应有效整合各种执法力量共同发力。在整治中远两湾城过程中,宜川路街道牵头成立了“中远两湾城群租整治办公室”,包括房管办、公安、工商、税务等17个部门都纳入办公室体系,通过联合执法方式支撑居民自治。打人事件发生后,派出所还在夜间加强对中远两湾城的巡逻。

律师方正宇指出,根据《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房主如违反最小出租单位和最低人均面积的规定,区县房地管理部门可责令责任人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在实际司法判例中,物业公司、派出所、居委会等对群租现象的积极干预也通常会得到认可。他认为,一旦房屋层层转租后成为群租房,治理成本就会很高,建议物业公司、居委会等指导房主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杜绝漏洞。比如在租赁合同中约定不允许群租,一旦群租则提前收回房屋并解除合同,还可以约定高额违约金,防止二房东转租。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群租治理房东执法力量整合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