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铺倒逼华强北转型 产业升级调整阵痛(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2013-08-15 08:40 字号:T|T

摘要:早在半年前,跑路潮、空铺潮之说已喧嚣纸上,据推算,离开华强北的企业大概在三四千家,这比郑州或济南等城市电子市场的总量都要大。而根据华强北街道最新的数据,商圈中14家代表性单位,日前有13家日均人流量下降10%~20%。

改造华强北

一台卖100多元的山寨手机喻示着山寨产业链的命运归宿,一批途经灰色通道的水货手机正在被市场洗礼,但空铺过后,谁来填补华强北过往的繁华?

在去年12月深圳华强北街道举行的一场“华强北商圈如何应对新挑战”座谈会上,华强北“教父”级的人物纷纷出席献策。

“现在电子行业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对于一些小商户来说尤其如此。”新亚洲电子商城经理张承栋表示,一些商户反映2008年金融危机的日子比今年还要好过一些,受到宏观经济的冲击比较大。此外,华强北的租金水平目前仍然较高,铺位转租率也高于往年。不过他认为,电子行业生意不好做不仅仅是华强北的问题,如中关村等国内其他电子商城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群雄则认为,空铺本身代表了多层次业态的调整,一些低端的、经营模式缺乏竞争力的商家被退出市场,那些有竞争力的、主动转型的、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商家仍然占据着这个市场。他说,华强北多年的发展,也不是一直向上,而是有高有低,外界盛传的“空铺潮”更多地反映出商户们居安思危的心态。

“华强北的转型升级应该以电子行业为龙头,多业态发展,要引进更多的产业进来,比如珠宝行业,水贝的珠宝最适合到华强北,随着华强北的改造,面积增加,如果不引进新的产业进来,以后会空心化。”深圳市华强北在线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老豹说。

与会商家纷纷表示,华强北未来要保持好“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地位,就要继续走好转型之路。

面对这些大佬所说的“转型”,身为众多小商户之一的张昊有自己的体会。

“大的转型方向现在其实还没有,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不少卖场已经打出了转型升级的口号,主要是改变商城的产品结构,比如说原来主要做苹果水货的大卖场希望拉拢更多有三星水货资源的卖家,或者将山寨手机的卖场直接改造成配件销售卖场。”张昊说,作为其中的小卖家,必须要适应商场的规划和节奏,如果没有资源,就只能离开。

记者在曼哈数码广场的一楼看到,硕大的广告牌上写着“5000平方米手机配件专区”的招商广告,据周边的铺主介绍,曾经有苏宁电器作为支撑,涉及零售百货、IT电子、数码通讯等领域的曼哈现在转型力度颇大,苏宁迁出后,一二楼打造成正品行货手机数码产品交易中心,三楼四楼则规划成手机配件专区。

其他几个卖场的情况类似,原本是华强北最大的山寨手机外贸市场的龙胜,目前已经成为了品种最全的苹果配件市场。除了一楼一小部分销售品牌手机之外,几乎95%的商铺都在销售苹果配件。而桑达电子曾经被称为中国山寨本最大的货源卖场,目前也多以销售水货平板电脑和平板电脑配件为主。

“华强北的经营绝大多数还处在比较低端的柜台交易模式。目前撤离的基本都是小柜台,主要集中在手机及周边配套产品,山寨机最为突出。”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冯向阳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华强北的部分商家已回归,一些电子类和其他商业类的商户也陆续被吸引过来。

“新的卖家可以重新带旺整个场子,手里资源多的自然比较容易和商城谈条件和政策。”张昊觉得,如果没有扎实的人脉,小卖家很难受到重视,而自己手上的资金已经不足以再去做大投入。

不管是“优胜劣汰调整”还是“腾笼换鸟”,对于张昊来说,原因已经不再重要,暂时的离开更多是权宜之计,也许等到市场好做了,他还会回来。而对于更多掌握华强北命脉的商人来说,如果山寨机等落后产品的退出对于华强北来说是洗牌的话,寻找下一副好牌在这个节点则显得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空铺潮华强北华强电子世界华强北转型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