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刚需楼盘“一房难求” 恐慌情绪再度蔓延(3)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3-07-26 08:45 字号:T|T

“通过各种关系、来打招呼买房的客户非常多,几乎占到(推出房源的)一半了”,近期一位刚完成开盘、不愿具名的刚需盘营销总监告诉记者,现在只能保证这些“关系户”买得上房,但折扣就“不用谈了”。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表示,“限价”下政府对预售许可证的发放控制,更是给了某些开发商“捂盘”的正当理由,需求依然存在但是供应大幅减少的落差使得目前市场出现成交低迷、价格坚挺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指出,单个楼盘的供不应求背后,是北京楼市新盘在上半年“限价令”下的供应紧缩,购房者在“房子都抢不到”的情况下,自然出现了恐慌情绪,也无奈认可楼盘的涨价,为其买单。

据业内人士回忆,上一波刚需的买房恐慌出现在2012年5月,当时“红五月”奠定了2012年楼市“低开高走”的曲线,而近一年来不断高涨的房价也让购房者惊呼“等不起”。

 对比

 深“V形”大逆转

两年前500多套房卖一年,如今近三倍的房源也在开盘当天就能被一抢而光,开发商感叹“完全想不到”。

和二期的火热相比,两年前中建国际港首次开盘时可谓“生不逢时”。2011年5月,中建国际港第一次开盘时,仅推出两栋楼共约500多套房源入市。

“当时是楼市低谷,客户都在观望”,上述开发商回忆道,一直卖到2012年4、5月份才卖完,当时成交价不到20000元/平米。

两年前500多套房卖一年,如今近三倍的房源也在开盘当天就能被一抢而光,很多开发商回想起当时卖房的困难,和如今市场的火热,都感叹“完全想不到”。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11年夏天到2013年夏天的这两年,正是北京楼市在中央政府调控的重重压力下从观望到一路下跌,随即止跌回暖,最终量价全面上扬,走出一个深“V形”大逆转。

2011年夏天,北京楼市在严厉版“限购令”下进入观望期,月度成交量不断创出“历史新低”,楼市一片低迷。

从2011年9月开始,通州、大兴等郊区楼市掀起猛烈降价潮,位于通州的京贸国际城率先降至14000元/平米,迫使区域楼盘跟随降价,通州房价一夜间回到两年前。

当时南六环外的天宫院区域首个商品住宅——龙湖时代天街打出“万元盘”,而该项目2010年底拿地时楼面地价超过7000元/平米,被业界视为成本价卖房的“裸奔”首例。

“那时候普遍认为16000元/平米就是个槛,超过了购房者就不会认,现在看来太保守”,天宫院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当初在低谷开盘时,房企连售楼处的接待中心都有意“缩小”,以免客户少、显得人气不够;没想到仅半年后,区域内一个精装项目就轻松卖过了16000元/平米,7月该项目三期开盘时,包括车位和精装在内,均价已接近20000元/平米。

 根源

 供应不足推涨价格预期

业内专家表示,上半年北京楼市供应不足以及房企和购房者对后市的看涨预期强烈,成为本轮刚需项目热销的最主要原因。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北京楼市实现量价齐升,新房成交更是创四年同期新高。业内专家表示,上半年北京楼市供应不足以及房企和购房者对后市的看涨预期强烈,成为本轮刚需项目热销、购房者愿意对房价上涨“买单”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感觉这波刚需盘的热销,根源还在于供应量不足”。多名开发商对记者表示,刚需们围绕着五环看了一圈,房山、通州、大兴等板块,都仅有少数项目在上半年提供新房源入市。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北京刚需楼盘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