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建保障房将建在岛外 跨岛公交票价要优惠(4)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日期:2013-07-18 15:05 字号:T|T

陈维加(市人大代表、厦门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

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生活需求

如何引导申请户选择岛外房源,什么样的住房更能让老百姓接受?这也需要政府观念做出一些转变。我认为,建设保障性住房最重要的不是要建设花园式保障房,而是要从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出发,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为何有些市民宁愿住在老城区不愿搬离?因为老城区的生活很方便,盐用完了跑出去两分钟就能买到,附近就有农贸市场可以买菜。保障性住房是给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的,与其建一个漂亮的花园,还不如建一个农贸市场方便老百姓。另外,政府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建设,但必须同步进行,要设身处地从保障对象最实际的需求来考虑。

林地球(行评代表、原集美大学研究员)

岛外环境更适宜居住

岛内和岛外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距离,厦门并不大,岛内、岛外的实际距离并没有多远,希望市民能够转变观念。岛内人口数量已经超过适宜居住的水平,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就会产生水涝、污染等环境问题。从环保角度来说,岛外的生态环境比岛内好,是更适合居住的。我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岛外,环境比岛内好很多。比如滨水小区,它配套完善,BRT以及五六条公交线路都有经过,周边也有大型的购物商场,这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居住区了。现在岛内很多申请户已经主动提出要预约岛外的滨水小区,也说明了它的吸引力。

我认为,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就医、就学、购物、交通等配套建设也要努力实现“三同时”。只有当基础配套和保障性住房同时建设、同时完工、同时投入使用,这样才会更吸引广大的申请户。

杨毅(行评代表、秋生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应具备完整的城市配套

岛内、岛外发展不平衡不仅仅是厦门,也是许多大城市发展中都遇到过的问题,比如早期上海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观念是城市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和建设,首先需要政府明确告诉市民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方向,比如明确岛内不再开发保障性住房等,否则很多市民会一直抱有期望,始终在等待岛内的房源。另外,目前一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还是插花式的,是孤立的小区,而没有形成一座“城”,具备完整的城市配套。像一些大城市建设了卫星城,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城内都能解决。比如洋唐居住区,如果我们的居住区周边配套完善,形成一定规模,居住岛外的市民就都能安心了。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厦门保障房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