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政府采购资金缺监管 最高限价形同虚设(2)

扫描到手机 置家关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日期:2013-02-18 08:49 字号:T|T

摘要:被称为“阳光交易”的政府采购,如今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在其规模逐渐扩大、程序日益规范、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也看到阳光下的阴影:高价采购、暗箱操作、服务滞后、腐败滋生等问题。有研究表明,政府协议采购中存在价格高出一块的现象。

政府和市场都有瑕疵

政府采购出现的问题与其成长过程有密切关系。赵勇分析说,我国政府采购起步晚,《政府采购法》生效仅十年,而且这套制度是借鉴联合国《采购示范法》起草的,欧美进行政府采购已有200年,在我国,其适用条件、人员素质、监督机制都还没有配套。比如协议供货制度,在欧洲,有采购人和供应商较高的道德水准作支撑;在美国,有完善的配套法律作支撑;在韩国,有严密的价格监控机制作支撑。而在我国,上述配套条件无一具备。

在中国,人们对政府采购的期望和西方也不一样。“目前中国公众和政府对政府采购的期待是反腐败和降低价格,但政府采购法是从西方移植来的,欧美政府采购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和采购人的满意度。”赵勇说,欧美政府采购走了200年,我们才是10岁的小孩,但承担的任务很重,既要保证政府采购的质量、价格和时间,还要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绿色采购。社会公众对政府采购的预期与照搬国外政府采购职能的差异造成了当前的这种矛盾。

专家认为,当前政府采购中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政府采购人和市场问题的反映。赵勇说,政府采购时政府从市场中获取货物或服务的行为。它是预算制度和支付制度与市场对接的表现形式,并且是一种公开透明的表现形式。然而在我国现阶段,政府与市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政府固有的问题,如部分采购人缺乏公仆意识、采购能力欠缺、上下级指挥失灵、部门间协调不畅等,与市场固有的问题,如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缺乏诚信等,这两方面固有的问题和弊病通过政府采购这一方式容易暴露在公众视野前。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最高限价政府采购政府采购腐败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