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现三大信号 未来调控趋紧手段或趋多元(2)

扫描到手机 置家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2-12-21 15:15 字号:T|T

摘要:16日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仅用两句话概述来年楼市的政策方向,但甫一出炉便引发舆论热议。会议明确,中国将继续房地产市场调控;同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城镇化稳妥推进利好中长期楼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型城镇化”列入明年六大任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断入市的新增需求将成为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利好。但专家提醒,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或引导房地产市场需求和结构的理性调整,促使未来一线城市房价回归理性。

经济学家华生表示,中央围绕城镇化提出“稳妥”、“提高质量”、“健康”等诸多要求,就是为了向各方明示,城镇化不等同于发展房地产,不能简单通过征地、买地来实现。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也认为,此番中央强调的新型城镇化将重心从土地城镇化转移到人口城镇化,弱化了房地产在城镇化中的角色。他指出,此次提出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镇化能使中小城市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变成新的发展热点,从而分流大城市多年来积累的购房需求,或能将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未来需求引导向更加理性的区间。

保障房建设供应仍为楼市“重头戏”

另外,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透露的信号来看,明年仍处于保障房建设与供应的高峰期。

5年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13次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高层的强力推进下,各方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日趋提升。作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保障房建设已使近1亿人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保障房的供应还在稳定房价、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情况来看,1-10月份,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505万套,已经提前完成今年的目标。分析认为,在供应充足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入市后的监管及分配,可能在新一届政府的推动下更加严格与高效。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