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该不该禁用

扫描到手机 汽车市场 来源:置家网 发布日期:2025-09-10 08:09 字号:T|T

摘要:尽管消费者质疑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但汽车制造商们仍然热衷于将其应用于各种车型中。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汽车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

近几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隐藏式门把手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尽管消费者对这种设计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出了质疑,但汽车制造商们仍然热衷于将其应用于各种车型中。近日业内有消息称,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监管部门正在酝酿汽车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力

隐藏式门把手各式各样

“这车怎么开门?”在车展、4S店,面对科技感十足的新能源汽车,经常有消费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过去只需轻轻一拉,车门马上就能打开,如今却要经历“找暗门、摸机关、等电动、防夹手”一系列的“流程”,相信很多初次驾驶、乘坐新能源汽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近日,记者在石家庄车市走访了多家汽车4S店,发现隐藏式门把手几乎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由于目前行业对隐藏式门把手没有统一规范,很多品牌车型的隐藏式门把手各式各样,对于“怎么开门”这个问题,首次接触的消费者大多摸不着头脑。

市民李先生日前对记者表示,自己乘坐网约车经常面临不知道怎么开门的尴尬。“有的门把手要推一下再拉开,有的门把手要按压特定部位才能打开,有的坐在车里面不知道怎么打开,有的车甚至找不到门把手在哪里。”

“去年冬天有一次洗完车,没想到隐藏式的门把手被冻住了,当时只能在寒风中想解决办法。”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向记者讲诉了自己遭遇的尴尬。在冬季,很多车主遇到过这种情况,雨雪天气下隐藏式门把手经常冻结,最终不得不求助4S店技术人员破窗处理才能打开车门。

对于常见的隐藏式门把手的操作方式,石家庄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的销售经理小王向记者进行了介绍。一是“按压/翘板式”,开启时需要像按跷跷板一样,用手指按压把手的一端,另一端就会翘起,然后握住翘起的部分拉开车门;二是“弹出式”,门把手在解锁或被触发时会从车门内自动伸出,再由用户拉开车门;三是“半隐藏式、内嵌式”,门把手部分内嵌于车门凹槽内,并非完全隐藏,用户先将外壳往里推然后再操作,或者直接将手伸入凹槽中拉动把手来打开车门;还有一种是“按键/彻底无把手”,直接取消了传统的拉手结构,只在车门上设置一个电子按键。用户只需按一下键,车门就会自动解锁并弹开。

隐藏式门把手的多种不便

本来挺简单的打开车门,现在被一些新能源汽车设计得很复杂,很多用户反映在使用过程的种种不便。

首先是隐藏式门把手日常使用的 “不便”,也可以理解为目前行业中标准不统一,造成陌生用户每次都要“研究”车门怎么开。

其次是特定场景的 “失灵”,例如在寒冷环境中,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结构容易结冰,导致无法操作。不得不浇热水、用吹风机吹或扳手敲打车门才能打开。

极端情况的 “致命”,在日常使用中发生过多起儿童手指被门把手夹伤的事故;车辆在发生事故时,断电或电子系统故障可能导致门把手无法弹出,从而困住车内人员并延误救援。

记者注意到,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都把风阻系数低当作车型卖点宣传,其中隐藏式门把手又是最明显的特征。然而有研究数据显示,隐藏式门把手对轿车风阻系数改善仅0.005—0.01Cd,远低于部分车企宣称的0.03Cd。门把手改进带来的提升,远不如优化车轮或后视镜等更大尺寸结构和更突出结构带来的收益。还有相关研究显示,为了实现隐藏式门把手,车门上往往还需增加新的电机和机械结构,这部分硬件带来的7~8公斤重量,足以抵消空气动力学上的增益。

一位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隐藏式门把手就是把车门把手“藏起来”与车身融为一体,这种设计使得汽车外观更加流畅、时尚,并且很有科技感,从某种程度上讲,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几乎等同于向消费者显示自己的“科技时尚”身份;反之,如果使用传统门把手,则可能在第一眼就被贴上“保守落后”的标签。因此,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都将隐藏式门把手作为标配。

创新与安全,哪个重要

采访中,多位汽车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各家车企的隐藏式门把手、应急开关的形式、位置各不相同,没有统一标准,这导致人们难以熟练掌握开门的方法。据了解,工信部已经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推动车企从“科技感优先”转向“安全冗余优先”。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8月中国市场汽车零售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来到55.3%,2025年全年新能源的渗透率将首次向50%发起冲击。这场变革的背后,是大量“非传统”车企的崛起,它们为百年汽车工业注入了创新的“血液”,也带来了隐藏式门把手、全触控大屏、全景天幕和电子外后视镜等颠覆性的配置。

然而,与隐藏式门把手一样,许多被视为“科技感”象征的设计,在现实中也引发了大量用户的疑虑和争议。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监管的加强,汽车车门把手的设计有望从追求科技感转向安全优先。在传统汽车向智能电动汽车转换的过程中,包括车门把手在内的汽车产品不断重构,但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必须充分考虑使用便利性和保证乘客的安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创新和美观。

责任编辑:石家庄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