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保护湿地和自然保护地 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扫描到手机 河北旅游 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日期:2025-02-28 08:03 字号:T|T

摘要:2月27日,石家庄召开《石家庄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石家庄市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绘制石市湿地保护新蓝图,将对石家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等带来积极影响。

2月27日,石家庄召开《石家庄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石家庄市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

据悉,这两个《规划》于1月21日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复,是石家庄市湿地和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管理的空间蓝图,同时也为下辖各区县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和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提供了规划基础。而两个《规划》的实施,将对石家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等带来积极影响。

绘制石家庄市湿地保护新蓝图

《湿地保护规划》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主要内容,以管理体制与体系改善、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绘制了石家庄市湿地保护新蓝图。

厘清湿地资源底数。根据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石家庄市湿地资源共包括森林沼泽、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等六类用地,总面积约为39254.68公顷,湿地率为2.99%。

明确湿地保护目标。加强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和综合治理,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全市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严格湿地用途监管,有效遏制天然湿地面积萎缩趋势。严格保护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到规划期末,全市湿地保护率保持在55.88%以上。

划分湿地功能分区。《湿地保护规划》将石家庄市湿地划分为两大区域,即山地湿地功能区、平原水网湿地功能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分区内湿地的核心保护要求。

确定湿地保护重点任务。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将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等考核;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水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形式,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实施湿地分级保护,推进湿地恢复管理,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谋划实施湿地保护、湿地修复重点工程;加强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定期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建设全市湿地网络监测平台;定期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宣教基地,弘扬湿地生态文化。

明确自然保护地7项建设任务

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目前,全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地40处,批复总面积16.86万公顷,去除交叉重叠后矢量总面积10.88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4%。

构建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依托太行山脉和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形成的石家庄市山水脉络生态基底,结合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石家庄市自然保护地“一核一屏,两廊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一核”为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一屏”为太行山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屏障,“两廊”为太行山生物廊道和滹沱河水生态廊道,“多点”为五个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建设节点,是各片区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重心和抓手,作为生态建设重心优先进行保护和发展。

确定自然保护地建设任务。《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明确7项建设任务: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自然保护地科研监测体系;拓展生态服务供给能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推动石家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在谈及两个《规划》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时,市林业局二级调研员温连吉从生态旅游产业、居民生活质量、就业机会等方面予以答复。

“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首先是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温连吉说,自然保护地和湿地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两个《规划》的实施可合理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同时,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他解释说,湿地和自然保护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的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培育生态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养殖、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提供良好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比如利用自然保护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温连吉说,此外,还可以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随着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科研监测、生态教育、环境评估等相关服务业需求也会增加,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和投资,提升地区经济活力。

温连吉介绍说,两个《规划》还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湿地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的建设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优美的休闲空间等,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温连吉说,除了旅游和服务业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外,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包括护林员、导游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此外,湿地与自然保护地是开展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能够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同时,自然保护地内蕴含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也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责任编辑:石家庄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