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未艾方兴 智能化日增月盛

扫描到手机 汽车市场 来源:燕赵晚报 发布日期:2024-09-13 08:06 字号:T|T

摘要:目前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车市竞争正迅速向中低端市场蔓延,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战场。而在消费端来看,随着汽车消费者年轻化,购车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这是很多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判断。的确,目前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车市竞争正迅速向中低端市场蔓延,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战场。而在消费端来看,随着汽车消费者年轻化,购车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受青睐

“这辆车很帅气,价格也不算很贵,符合我的购车需求。”日前在石家庄长安汽车园某新能源汽车4S店,记者遇到了前来选购汽车的张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参加工作时间还不长,想在父母的资助下购买一辆2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她认为这款汽车配置挺先进,特别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包含断头路边缘车尾、带限位杆的侧方位掉头泊入的全场景智能泊车,非常适合驾驶技术不很熟练的新手。

在另一家汽车4S店,刚刚试驾了新车的杨先生对记者说,自己一直很认可这个品牌的智驾技术,刚才亲身体验了车辆在高速道路和城区的智驾水平,感觉很好。自己开车比较多,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帮助减轻驾驶疲劳。

“前两年这个时候,如果说想要买到带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无论如何都要花二十多万元。现在搭载这样技术的车型售价已经降到了二十万元以下了。”一家汽车4S店的销售顾问王先生对记者这样说。据王先生介绍,现在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进入了十五万元的价格区间。同时,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消费者买车的时候还特别在意是否有智能驾驶功能以及智能驾驶功能的先进程度。

一项调查表明,有54%的汽车消费者将智能化水平列为购车时考量的关键因素,更先进的驾驶体验、更智能的座舱环境以及更个性化的驾驶乐趣,对年轻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车市将掀“智驾平权”普及浪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车市智能化的下半场,高阶智驾功能下沉成为“主旋律”,以往三十万元以上车型才能搭载的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将成为一些十几万元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今年四季度到明年,车市将会掀起“智驾平权”的普及浪潮。

我们常提到的智能驾驶,更多指的是高阶智驾而非智能辅助驾驶。当前由于政策原因,无论是高阶智驾,还是辅助驾驶,都只能定义为L2、L2+。辅助驾驶和高阶智驾虽然都为L2,但其实用性却有很大差别。例如,大多数辅助驾驶只有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并线辅助等功能。而高阶智能驾驶则拥有更高的智能化程度,能够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如自动泊车、自主转向等,甚至可以在没有特定区域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自动驾驶。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NOA是更先进的高阶智驾,可以在拥堵的上下班高峰的城市路段实现识别红绿灯走停,自动避让行人、自行车,斑马线前让行,甚至能实现点对点的自动驾驶,比如在地图上设定了家到公司。开启城市NOA之后,司机的手只需要轻扶方向盘就行,已经非常接近全路况的自动驾驶了。

由于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高阶智驾功能正在加速普及。如近日上市的小鹏MONA M03,售价不到16万元的车型已经搭载了小鹏的XNGP智驾系统,这是小鹏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在成都车展上,广汽埃安展示了起售价16.98万元的520激光雷达版埃安霸王龙,比亚迪也推出了其智驾车型海豹06GT,价格区间为15万元—20万元。大疆车载甚至提出8万元车型即可具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小鹏,深蓝、零跑、吉利银河等多个汽车品牌都推出了带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部分智驾车型的售价在15万元左右。

实际上,目前L2级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已普遍实现搭载上车,但业内对L3级智能驾驶技术还存在争议,包括系统不能应对时需要驾驶员接管,衔接上存在安全隐患等。

智能驾驶技术有望成标配

纵观汽车市场发展,从早年间汽车产品标配手动挡、手动空调,到如今ABS、安全带等已成为所有车辆的标配,业内专家认为,在高等级自动驾驶方面,消费者迟早会将智能驾驶技术视为标配,就像AT变速箱、ESP车身稳定系统、全景天窗和自动空调一样普遍。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日前,乘联分会发布的《2024年6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指出,2024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6.4%,当前市场仍以高价车型装载为主,同时智能驾驶市场正处在加速渗透的窗口期。不少车企已具备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整车量产能力,领先于国际整体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高阶智驾将向着技术更先进、产品更多样的方向发展。技术层面,端到端与大模型技术为智能驾驶带来显著性能提升,营造出更加贴近人类驾驶的体验;同时,车联网的支持,将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的实时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智能驾驶的效率与安全性。产品层面,基于纯视觉感知硬件架构的高阶智驾产品将更丰富、更具成本优势,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将逐渐向中低端车型普及,触达更多消费群体。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法规的完善和技术普及,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会对城市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消费者的出行将会更加安全。

本报记者 王力

责任编辑:石家庄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