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滨海学院获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奖

扫描到手机 业内动态 来源:置家网 发布日期:2021-04-23 15:55 字号:T|T

近日,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护理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华东分区赛在徐州医科大学圆满结束。经过激烈角逐,由王亮、李华、刘珊、张玉祯四位同学组成的青岛滨海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王亮同学荣获血糖测量操作单项奖。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主题是“尚德精术培育卓越人才,中西并重共筑健康中国”。大赛重点考察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调思维能力、医学人文关怀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重视健康教育,且于今年首次增设护理类专业赛道。大赛初赛为多站式,从第1站到第8站,共考察24项操作,选手随机抽取操作项目参赛,比赛极具难度与挑战度。青岛滨海学院代表队领队曲晨菲老师表示,此次参赛选手集合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62所高校的毕业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高手云集,竞争激烈。

2020年12月开始,经过校内初赛、复赛、决赛,四位参赛选手从160人中脱颖而出。在比赛准备期间,他们克服了与考研、实习、护士资格证考试准备时间冲突等困难,同张翠华、于云、国洪婷、刘方花四位指导老师互相勉励,不断训练。指导老师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参赛同学们共同模拟训练。同学们一方面复习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结合案例进行模拟操作,以提高基本知识掌握度、基本操作熟练度和临床思维能力,全力以赴应对比赛。

选手风采

王亮:心中有个“男”丁格尔

在护理赛道单项奖公布时,我看到我的学校和我的名字出现在一众双一流公立大学之中,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在211大学里能学到的,我们也能学到!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陈杂,酸甜苦辣一起涌入心头。

一个男护士的往事里,常会有学医而不得的遗憾。更无奈的是,在上百年时间里都以女性为主的护士群体中男护士的尴尬处境。很多人的心中,男生都是毛手毛脚的代名词。带着对医学的热爱,我决心用一次又一次的操练打磨出精准的操作,用我的胆大心细打破对男生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我做到了。当我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时,我立即做出了反应,化失误为亮点。也许,正是这一点,打动了在场的评委老师,让他们感受到我不仅仅是拥有精湛的技术,更拥有超前的临床思维,比其他著名院校的同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护理这条路,我走的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我心里总会紧张,手不停的抖动。因为我是男生,老师们也不会给我留情面。这一年的训练里,从校赛到国赛,我是挨批评最多的学生。但是,我深深的感谢我的每个带教老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够进步。

男儿何不带吴钩!我誓用汗水浇灌信念,给患者更多的力量、保护、安全感。紧握技能和大爱之纤绳。守护人类健康与生命,做好生命线上的“纤夫”。

张玉祯:替补也精彩  哪里需要补哪里

一开始得知老师让我成为团队替补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一方面是觉得委屈,但更多的是不服气。因为无论是成绩还是操作,我从来没有认为我比任何一个人差。但是经过老师的解释,我清楚的意识到,一个团队必须有替补成员的存在,是作为防备特殊状况的发生。替补并不等于能力不够。论动作标准,我与其他队员几乎难分伯仲。之所以选择我为替补,考虑的主要还有队员间的配合以及整个操作排面的节奏稳定。

为了团队,我慢慢接受了老师对我的安排,平衡了心理落差。即使无法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光彩,我也始终以参赛选手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敢有一丝马虎,脚踏实地,以平常心同大家一起训练。这次的活动不仅让我的操作有了极大的提高,还让我明白了“螺丝钉精神”的真谛!

指导教师之一

于云

在大赛中,同学们的表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心理素质很强,能够很好的应对赛场上的状况,而且操作很稳、很熟练。通过大赛也能够促使我们教学的方向更加贴近于临床,通过案例锻炼临床思维,从实际出发,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内容。

据悉,这是此项赛事首次开设护理学专业赛道,青岛滨海学院首次参赛即荣获三等奖及一项单项奖,如此成绩令人欣慰。这充分展示了我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精神面貌,凸显了护理学专业价值。佳绩鼓舞人心,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校将继续发扬协作与不懈的精神,守正创新,以饱满的状态面对将来!

责任编辑:置家网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