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城市绿道,怎样不断延伸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日期:2019-04-10 05:59 字号:T|T

摘要:石家庄市滹沱河、太平河绿道,邢台市七里河绿道,广平县环城绿道……春意正浓时节,一条条城市绿道构成了别样的美丽风景,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

石家庄市滹沱河、太平河绿道,邢台市七里河绿道,广平县环城绿道……春意正浓时节,一条条城市绿道构成了别样的美丽风景,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

近五年来,我省绿道绿廊年均增长300公里,总长达到3000公里。绿道建设串联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务百姓休闲游憩健身,促进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诸多城镇,因为绿道建设,正呈现出新的气象。

把点和面升级为网

4月5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石家庄不少市民携家带口涌出主城区,直奔城北的太平河而来。在这里,春意更浓。

全长29.8公里的太平河绿道上游人如织。人们在成排的柳树、碧桃、海棠前驻足。全副武装的骑行者,在彩色沥青铺就的骑行道上飞驰。

“多年前,太平河还是石家庄西北部一处荒草丛生的河滩,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的绝佳场所。”石家庄市园林局副调研员田利颖说,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绿道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同一天,出来踏青的邢台市民在七里河健身绿道中的休闲驿站小憩。喜欢长跑的人们,偶尔也会停下脚步,进入步道上设置的健康测试小屋,进行人体成分、骨密度、握力及柔韧性等多个检测。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人士介绍,2011年我省启动绿道绿廊建设,并将绿道绿廊建设纳入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城区、城镇)创建要求。最近五年,我省绿道绿廊年均增长300公里,总长已达到3000公里。

这张由3000公里绿道构成的“网”串起了什么?

城市的规划建设,究竟是钢筋混凝土森林,还是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系统?

在田利颖看来,绿道建设,是对传统园林绿化理念的深化与升级。

在传统城市园林绿化思想主导下,城市并非没有绿色。然而,以绿化带、公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绿化,更多的是一种点和面的存在。绿色与城市被小心翼翼地用有形或无形的墙隔离开来,绿化带也难以从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

在城市中建设绿道,就是把点和面的绿色升级为网状的绿色,让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成为绿道的主要特征。绿道不仅是一条路一根线,更应该是一张网。

“绿道是将城市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等串在一起的绿色动脉。”石家庄市园林局规划指导处高级工程师陈素花说,石家庄市的绿道建设理念和特点是因地制宜,体现在绿道建设合理利用现状条件,减少对原有环境的干扰和影响,避免大拆大建,并与周边环境衔接和协调。

石家庄市的太平河绿道和滹沱河绿道都是依托水系,两边绿地内建设绿道,绿道顺着河道的走向自然蜿蜒展开,不改变原来水系景观的原有风貌。

而在邢台,七里河绿道利用原有滩地建成多处沙滩游园和休闲栈道,增强亲水、戏水体验,同时充分融入文化元素,沿线建设了邢襄文化长廊、健康科普长廊和国学经典长廊。

在邯郸广平,环城绿道以环县城水系为依托,在河道两侧建设绿道,打造滨水景观,实现环形绿地布局,将城区内公园、游园进行有机串联,形成了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沿线建成“辘轳明沙”等8个体现广平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节点,使群众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体会当地传统历史文化。

田利颖认为,这些集休闲、健身、文化、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不仅串联起了城市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还串联起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绿色生活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串联起了城乡融合。

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北方地区的城市绿道建设有自己的制约条件,你会发现我们大部分绿道都是依托水系建成的。河北内陆城市水系不如南方发达,我们的自然条件受一些限制。”作为园林专家,田利颖对绿道建设有更多思考,“但最大的难题,全国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规划出更多绿道空间。”

在石家庄,太平河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都在50米以上,有的甚至达百米以上,滹沱河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达到300-500米,大面积的绿地充分发挥了固氮和净化空气的生态效益,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及迁徙廊道。

田利颖表示,城市绿道建设绝不是一个孤立、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它不仅要置于一个开放系统,充分考虑到市民生活单元与绿道之间的关系,还要非常注意日常的维护、管理。绿道的建成总长度固然重要,但对一个城市来说,更需要看重的是建设的初衷和效果。

而在市区内,绿道建设大部分都是结合公园、游园、绿化带等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自然与人文节点而建。

“从城区向社区、县(市)级绿道发展,城区绿道与各级城乡绿道相衔接,形成网络,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田利颖说。

采访中业内专家举例说,在上海,按照《上海绿道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上海绿道规划建设总量为1000公里,2019年,绿道建设连续第三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将再新建200公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则明确,到2035年,上海将建设2000公里绿道。

在“寸土寸金、高密集度”的上海建设绿道,面临的协调工作要更加复杂。而这些问题,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来解决。

上海在绿道规划建设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包括尽量利用现有绿化资源,优先在绿量充足、绿视率高的公园绿地中选址,营造兼具“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优良绿廊系统,突出本土化、生态性;道路贯通也最大程度利用原有道路系统;在设置厕所、座椅、照明等配套服务设施时,尽量使用周边已有设施,减少占用绿化面积;在绿色资源不宜穿行或生态敏感地带,则采用借道、缩减路幅宽度等方法构建绿道系统。

这些绿道建设的经验,充分体现了上海城市建设一贯的特点:精细、缜密、创新、务实,用一句老话说,就是一定要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印发的《2019年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点》和《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专项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建设功能完善、串联成网的绿道绿廊体系,将绿道绿廊建设作为要点工作,每年大力推进。

陈素花介绍,今年石家庄市将新建27公里景观绿道,提高环城水系通达性。由于各地城市在自然禀赋、历史、财力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城市绿道建设在建设目标包括绿道长度上,很难强求一致,也不一定都有可比性。但是在绿道建设规划、质量、管理、维护上,不仅可以比,还要力争上游。

城市建设理念再升级

“石家庄行政区划调整之后,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绿道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正在科学谋划中。”陈素花告诉记者,从一定意义上说,绿道建设是城市建设绿色生态理念的再次升级。

由于早期规划的欠缺和短视,一些城市在建设绿道时难免会遇到困难。空间捉襟见肘,功能定位不清,观念理念保守,都可能影响绿道的最终效果。这都需要城市未来规划建设中,要割舍利益,为绿色民生让路。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民生。绿道网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关心身边的环境,就是关心自己的健康和未来。城市规划者、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满足居民的绿色需求,提高绿色民生指数。

建设城市绿道,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造血过程。从短时间看,修建绿道可能意味着牺牲一部分建设空间,消耗一定公共资金。然而,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不仅要看账本上的数字,还越来越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友好程度,绿道为城市环境升级再造埋下伏笔。

在陈素花看来,在城市中建设绿道,就是把点和面的绿色升级为网状的绿色,让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成为绿道的主要特征。

在城市绿道的规划中,业内专家尤其看重分享的理念。

比如在武汉江滩和上海黄浦江,绿道建设无一例外提到了“还江岸江滩于民”理念。

“一个‘还’字意义深远。”专家认为,这是城市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空间上的体现。当码头、企业为民生发展让步,经济指标为幸福指数让路,也意味着城市规划者逐渐意识到:城市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生产之外,还有生活;忙碌之外,还需休憩;建设之外,也需留白。

“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它也是城市规划的‘思路’。”业内专家表示,在发展中能看得见具体的人,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城市规划的进步。

责任编辑:石家庄 关键字:河北绿化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