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拿地等于大冬天捧上暖宝宝?(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投资时报 发布日期:2014-11-17 16:54 字号:T|T

摘要:一线城市需求萎缩程度为所有城市中最高,复苏也最为缓慢,这使得商品住宅库存正大幅走高,消化周期持续拉长,去化风险逐步加大。

重点房企回归一线潮涌依旧

据CRIC监测的30个重点房企拿地数据来看,回归一线城市的拿地潮依然汹涌,诸房企在土地市场拼抢愈演愈烈。

今年前10个月,重点房企在一线城市共拿地91幅,占总拿地量的18%,较去年全年增加2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拿地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560万平方米,占总量的14%,较去年继续增长4个百分点;30家重点房企拿地金额比重上涨幅度最大,前10个月在一线城市拿地共耗资243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2400亿元,耗资占比上升20个百分点,达53%,占到全国拿地资金的半数以上。

房企如此热忱,是否暗示着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就能高枕无忧?非也。

首先,就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而言,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一线城市需求萎缩程度为所有城市中最高,复苏也最为缓慢,这使得商品住宅库存正大幅走高,消化周期也在持续拉长,去化风险逐步加大。

其次,按照现在的节奏,房企在同一时间集中拿地,未来供应势必也将集中释放,届时竞争将更加激烈,利润空间不如预期可观不可避免,新忧旧患双管齐下,结果堪忧。

再次,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纬度而言,随着城镇化率的逐步放缓,区域经济发展使得一线城市的人口吸附力日益减弱,加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已开始全面超过新房成交量,未来一线城市市场需求容量增长将不会复制过去十年的走势,一线城市新房市场供需将逐渐趋于平衡。

虽然一二线重点城市拿地风险相对较小,但若盲目哄抢,风险系数将会骤增,即使在同一城市内,各区域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拿地必须结合区域存量及未来前景综合判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择优而取。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一线城市拿地一线城市土地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