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下血本建36座高铁新城 多数已成“鬼城”(3)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日期:2014-08-18 07:11 字号:T|T

摘要:“只要稍微大一点的高铁站都建高铁新城。”在全国“四纵四横”主要高铁网上,目前已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其中,密度最大的属京沪线和哈大线。“按特色、按自己的潜力来做高铁新区的规划,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国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像这样做下去,我觉得很多高铁新城、高铁新区就会变成死城。”

成也高铁,败也高铁

最早被媒体定义为高铁新城的是长春市的西部新城,依托哈大线的长春西站,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由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高铁新城建设潮。

在南方周末记者的上述统计中,2011年是高铁新城密集开工建设期,相比较其他年份一两座的数据,该年达到了7座。

地方寄望铁轨能源源不断地送来客流,汇聚一方人口并拉动经济。不过,《华夏时报》此前引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本杰明·费伯(Benjamin Faber)的论文《贸易一体化,市场规模和产业化:来自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证据》,称被纳入高速公路网,对于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而稳健的负面作用:在1997-2006年间,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纳入高速公路网的边缘城市,相比于其他边缘城市,其经济增长率平均要低18个百分点,而其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平均要低26个百分点。

该经济学家认为高速公路导致地区间运输成本下降,从而导致边缘城市的工业经济不断向中心城市聚集,也便利了落后地区人民的自由迁徙。

而高铁是否会出现如高速公路一般的问题,目前国内专家没有相关研究。但多名主持或参与高铁新城规划的专家认为,由于高铁站普遍的选址特征,可能会导致新城建设“欲速则不达”。

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于涛看来,除了大环境、自身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等因素影响之外,新城选址距离宿州主城达25公里之远,这也直接导致新城难以接受宿州主城在人口、产业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辐射,发展基础过于薄弱。

不惟宿马高铁新区,这种“先天不足”的劣势出现在大多数的高铁新城中。

于涛曾对京沪线上的高铁新城做过研究。他发现京沪高铁站点基本选址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郊区甚至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大城市往往体现为近郊区化,而中小城市则多属于远郊区化。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更能掌握高铁新城选址的话语权,通过行政等手段可使高铁站点的选址和线路走向尽可能契合城市自身空间发展。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副总规划师王昊看来,城市中心可供新建用地过少,拆迁工作很难落实,地方政府也有将高铁站放在较为空旷地区的诉求。

“某些高铁站距离城市有三十公里左右。如果这种地段也要建新城和新区,我觉得不太可能,即使能发展也比较缓慢。因为一个新城的发展还是需要有各种条件的,不是光有交通条件就能发展起来的。”段进说。

实际上,不少城市成功实现了以新城发展优化城市布局的目标,如上海、深圳、厦门、青岛等。“但确实也会有城市出现对未来发展预判过高,基础设施建设超前,经济发展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雄心壮志这样的情况,运量至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珠海机场以及现在的鄂尔多斯新城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王昊说。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高铁新城高铁新城鬼城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