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功能定位”需重新做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河北青年报 发布日期:2014-03-13 11:07 字号:T|T

摘要:宗国英表示,这其实还是过去功能定位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梯度推进,十几年前的定位和现在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到现在这个新的时期,确实需要重新梳理,重新定位。

代表语录

三地要敢于取舍,不能这个我不舍得放、那个我不舍得丢,那就有问题了,要站在京津冀大区域的角度来看,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分割。

除了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京津冀区域的“大交通”概念。

京津塘这条高速公路上几乎全部是两地的汽车,应该完全双城化了,这条高速完全可以不要收费了。

“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让三地为之一振。

那么,三地如何协作?之前走过的弯路在哪里?三地协同发展,对我们普通民众会产生哪些影响?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副市长宗国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认为,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是该从会议桌上走向实质合作的时候了。

战略上

协同发展可配合环渤海发展

宗国英认为,前不久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会议,明确提出京津冀要协同发展,京津要联动发展,并将此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单是京津冀自身的问题,也涉及到环渤海整个治理体系的问题。”在宗国英看来,除了承接京津冀三地的多项功能对接,对于天津来说,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滨海新区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可配合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因为滨海新区具有承接首都功能疏散的空间和条件,也有新区自身港口和河北共同协商整合的优势,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战术上

京津冀“功能定位”要重新做

宗国英告诉记者,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当中,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北京面临着交通、住房、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对此,宗国英表示,这其实还是过去功能定位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梯度推进,十几年前的定位和现在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到现在这个新的时期,确实需要重新梳理,重新定位。

“比如北京发展了大量的制造业,这些功能都应该往天津、河北去疏解,去转移。那样,产业上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链条,高端的总部可能在首都,转化出来的制造业就应该在天津或者是河北,甚至是山东,也可能是山西,就在首都之外来解决这个问题。”宗国英认为,这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要做好,打个比方:之前北京定位是经济、天津是经济、河北也是定位经济,产业出现雷同,这就没有从京津冀这个“大盘子”来考虑。

战果上

打造京津冀“大交通”概念

除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宗国英认为,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京津冀区域的“大交通”概念。

“之前当然也在做,比如从首都机场到天津机场的建设、天津到秦皇岛的高铁,天津到唐山、沧州的高速路也都在扩建建设,但是打造‘大交通’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建设。”宗国英告诉记者,比如目前北京到天津的京津塘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要。

宗国英表示,交通可以疏解和承接北京的人口、物流等“红利”向天津、河北倾斜,同时他也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河北、天津都需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先具备承接首都经济疏散的能力。

对话

“京津冀发展该从会议走向实际了”

■记者:我们都有感觉,京津冀一体化可能是个老话题了,但是一直没能像长三角、珠三角一样发展起来,为什么?

■宗国英:这就涉及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实际上京津冀地区多年来也有合作,比如说前两年开始,合作的深度比以往更多。这两年京津冀三地都签署了协议,北京、天津和河北签订了协议,天津也跟北京、河北也签订了协议,而且中间也有环渤海的城市市长论坛,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记者:但有一个印象,过去十年的合作,并没像长三角、珠三角一样跨越发展。

■宗国英:的确存在问题,之前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一次会议、一次论坛的基础上,之后很少有实质上的推进。要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之外国家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需要更多的努力。因为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同属一省便于协调,长三角在定位时公认上海为中心,那么他们的发展会更快,而京津冀三地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

■记者:这里面怎么理解总书记提到的“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宗国英:习总书记是站在一个国家发展、北方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看的,我们三地的领导和人民也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了,比如这个我不舍得放、那个我不舍得丢,那就有问题了。我想可能总书记就是这个思考,希望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的分割。

协同发展需顶层设计“取舍”

■记者: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京津冀很多功能定位重叠,天津有滨海新区、河北有曹妃甸,天津发展汽车,北京也发展汽车,产业布局很多重合。有人称三地存在“产业断崖”,所以很难协调。

■宗国英:(笑)这是你们媒体的说法,我觉着这个说法不准确。现在看,双方的产业上却是有很多趋同的。比如说首都有现代汽车,天津也有;首钢搬到了曹妃甸。但这不是“断崖”,而是一种紧密联系的合作。

这涉及到要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比如作为一地,这个产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比较优势很强,那么其他区域完全可以不上这个项目,去做配套行业的发展。所以,随着这一次京津冀一体化,我认为大家的思考角度和深度都会有变化,会连续性地往外发展。

再比如,天津在做自贸区,河北也要做自贸区。但是现在站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去看,天津自贸区我认为如果只站在天津的角度设立,对天津当然是利好的。但是否和现在的经济协同发展能够联系得更密切,这个需要下一步的研究,如果这个自贸区只是站在天津角度去设立,去推广,那还是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我认为可能中央高层的领导、国家的重要部委,他们肯定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相信不管是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在北方设立自贸区,这是势在必行的。

■记者:北京在发展中也涉及到疏解自身职能,政治文化中心外,它已经不堪重负。

■宗国英:这也是一个需要“取舍”的问题,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各种公共配套资源的疏解,你必须创造一个在北京享受的优惠政策比在天津、河北少,可以让天津河北去承接你的资源。这当然是京津冀三地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乐于分享各自的“红利”。

三地已开始探讨解决雾霾问题

■记者:还有一点,对于三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对他们有什么实际意义?

■宗国英:比如首都的教育资源政策、医疗卫生资源和政策,这些都是大家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这是公共配套资源的疏解。以后天津、河北的百姓完全可以不用去北京,在门口也可以享受到相对高水平的医疗资源。

■记者:也注意到您提到打造京津冀“大交通”的概念,有什么具体想法吗?

■宗国英:比如说最简单的,我感觉,京津塘这条高速公路远远不能满足京津两地之间的通车,这条路上几乎全部是两地的汽车,应该完全双城化了,高速完全可以不要收费了。

■记者:目前京津冀地区人民还在为雾霾烦恼,在治理上三地如何协调?

■宗国英:目前三地已经开始共同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了。十几年前的定位和发展已经不适合现在,所以目前我们都需要重新梳理、重新定位和重新思考,共同治理,承担各自责任。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京津冀协同发展两会代表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