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以房养老是帮“有房的穷人”(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日期:2014-02-26 07:55 字号:T|T

摘要:发生于十多年前的房改使得这些家庭至少拥有一套房。这些业主坐拥数百万元的房产,每个月可支配收入却只有几千元,是事实上的“住房富人、货币穷人”。以房养老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这部分人。

市场化运作

“三无”与失独老人最适用

“在某些城市都有一群特殊的老人群体。他们是失独老人和无子女或空巢老人。他们每人每月退休金只是2000元上下,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自从重启“反向抵押以房养老”之后,孟晓苏就在一线城市奔波,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他面前。

孟晓苏注意到:这些老年人都赶上了房改政策,名下的房子多在城市繁华区,一套市场价也能值个上百万元或几百万元。

“这些城市中的失独和无子女老人,是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的最适合的推广对象。”孟晓苏说,失独老人、无子女老人或“三无老人”,即无赡养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却有房产的“三无”老人,不可能靠卖房或者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如果将房屋反向抵押给推行反向抵押保险的保险公司,他们每个月能领到几千元或几万元的给付金;一直领到老人故去。

这方面的市场到底有多大?一份内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2亿老人中,大约有10%是无子女或者无人赡养老人,有1%即200万人是失独老人。

如果参加反向抵押保险的老人过早离去,有继承人要求继承房产剩余价值,怎么办呢?

“在现在的试点设计中,子女或者其他法定继承人,会享有房屋的优先回购权。”孟晓苏说,实行反向抵押保险的保险机构会用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这些资产。

如果一位老人在领取了一两年的“以房养老”资金就乘鹤西去,子女或者其法定继承人可以将老人已经领走的钱、投保成本和利息还给保险公司,然后继承这套房产;即使老人已经领取了多年,其继承人也可以享受优先回购权。

如果房屋面临拆迁,老人尚在或者有子女可继承房产,其拆迁补偿款或者拆迁所得房屋利润,仍由老人获取。除此之外,“反向抵押以房养老”也和其他保险一样设置犹豫期,如果老人觉得不好,随时可以退出。

选择性试点

或将从一线城市推向外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都和孟晓苏直接商讨过相关的问题,相对稳定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项目,已经面向失独老人与其他社区老人开始了报名征集工作。

选择在这些一线城市推广试点,是因为一个老人的故事触动了孟晓苏。

10年前,居住在上海浦东的七旬老人杨招娣,养育前夫留下的一子一女长大成人。丈夫离世后这双子女却合伙骗光了她存折上的钱,还拒绝赡养老人,老人将子女告上法庭。

庆幸的是,杨招娣老人在浦东有一室一厅的套房,根据计算倒按揭之后,每个月大约能领取到1万元左右的给付金。如果有了反向抵押保险,杨招娣老人不仅自己衣食无忧,而且还会有钱资助这双子女。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和上海很多老人赞成“反向抵押以房养老”。其中无子女的老人愿望最为强烈,多子女老人次之,独生子女的老人愿望最低。

按照目前已经初步定型的方案,“反向抵押以房养老保险”将先从房价较高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试点,逐步推广至全国。而目的就让这些老人“从中产变成富翁”,从此衣食无忧。当然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新的消费观念,将这些钱用于改善生活,包括看病、旅游和保健。

“倒按揭让老人下半辈子都能活得富裕而有尊严。愿意资助子女的老人可以拿现钱资助,不必要等老人辞世后再来分房产。”孟晓苏说。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之所以在高房价地区、用高潜质房屋进行试点,也是降低试点风险的考虑。孟晓苏说,只有一线城市相对稳定的房价,才能让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打消疑虑。

这样的“反向抵押以房养老保险产品”,会不会止步于一线城市呢?

“我国城镇化率现在实际上只有35%,而城镇棚户区中还住着4000万户待拆迁改造的家庭。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房养老’会从试点城市推广到其他城市;如果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明确,这种模式也可以推广到农村,没有城市退休金和养老金的农村老人,一样可以通过抵押农宅或宅基地来过上更好的日子。”孟晓苏说。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