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定调养老金改革:消除身份地位差异(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日期:2013-11-14 16:12 字号:T|T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养老金改革方案日益成为了人民关注的焦点。虽然在刚刚发布的十大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对未来中国社保体系建设只提了一句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却蕴含着对过去十年间社保改革诸多失误之处的矫正。

不得不说的养老困局

事实上,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事实。同时,人口老龄化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也向管理层提出了挑战。而在这场关注老龄化的浪潮中,争议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是“钱”的问题。

据法制日报报道,在北京海淀,郭嘉豪和秦玲两位老人正在为养老发愁。据了解,他们退休前均是产业工人,现在每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大约为2500元左右,平日生活尚可以自给自足。随着秦玲因为糖尿病等并发症导致记忆力严重衰退,以及老年躁郁型精神疾病的出现,刚刚做完胰腺癌手术的郭嘉豪感觉他们的生活“需要照顾”了。

“我家只有两间小房,请保姆来是没有地方住的,而且一个月保姆需要3000元左右,我觉得负担不起。”郭嘉豪老人表示。实际上,郭老现在已经不敢让老伴秦玲自己一个人出门了,担心她记不住回家的路。

对于老人的养老问题,郭嘉豪的大儿子郭林坦言:“兄妹4个都是干体力活的,有公交司机、有在酒店干后勤的还有两个都在干出租。挣得少,工作时间长,让我们每天轮流来值班不现实啊。”“”我们也试图找过保姆,工资太高的请不起。郭林面露难色。

对于去养老院这一解决方案,郭家老三郭浩表示,去不起。“我是开出租车的,最近一段时间就趁着空当给爸妈看看养老院。那不是咱普通老百姓去的地方,环境好些的光入住之前的保证金就要好几十万元,哪有那么多钱啊”。

而对于老年服务中或者托老所这一方案,郭浩表示,“那里就是多个人照顾,条件还不如家里呢。价钱合适的在大兴区,我们都没法去看爸妈。附近好一点有医生配备的养老院,没有关系,根本排不上队。我们那天算了一下,差不多等到我六十多岁了,才能给我爸妈排上队。”

“说真的,就是钱闹的。隔壁家的赵家老两口子,都是离休干部,一个月不算各种补助一个人就有将近1万元。现在人家就是踏踏实实地住在高级养老院,哪用这么费心。”郭林有些抱怨。

虽然在城市里养老很难,但在农村养老更难。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3个:社会保险养老、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有时也包括社会救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称,但是,以每月55元为“起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显然无法满足一个老年人日常的生活需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又称“新农保”,是国家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老人,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主渠道。从2009年起,它在全国10%的县试点,基础养老金定为每人每月55元。换句话说,一个农村劳动者每年缴纳100元,60岁后,就能每月领取55元。多缴多得。

“由于秉持‘广覆盖,保基本’等原则,当时55元的标准肯定是低了,比‘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注)还要低,后者是每月57元。”唐钧说,“如今4年过去了,这个标准基本没有变化,远追不上物价的涨速。”

值得玩味的是,一位老村民向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央农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丁智勇透露,每月基本养老金“没病时还可以,有病就麻烦大了”。这个村民算了一笔账:一盒感冒药17.6元,每次要把感冒治好,起码要吃几盒,“一个月的养老金基本就没了”。

“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丁智勇这样总结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完善之处。今年10月,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调研报告,2010年,农村能够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而这一比例在城乡老人间的平均值为24%。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三中全会养老金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