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预言中国式楼市泡沫会马失前蹄吗?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解放日报 王翔 发布日期:2013-10-16 16:23 字号:T|T

摘要:成功预言美国房地产崩盘的经济学家刚得了诺贝尔奖,而他也曾表达过对中国楼市的担忧。接下来,你联想的翅膀是不是已经翩翩起舞?请先别早下论断,否则明天可能又有人嘲讽诺奖得主在中国问题上“马失前蹄”。

成功预言美国房地产崩盘的经济学家刚得了诺贝尔奖,而他也曾表达过对中国楼市的担忧。接下来,你联想的翅膀是不是已经翩翩起舞?请先别早下论断,否则明天可能又有人嘲讽诺奖得主在中国问题上“马失前蹄”。

中国式楼市泡沫难破的迷局,并不在于中国市场是特例于规律之外,而在于规律发生作用之前,可能有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长到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对基于价值规律的预测理论丧失信心。这不是中国式还是美国式的问题,即便在美国,在2008年危机发生之前,也没有多少人听清罗伯特·席勒不止一次的警告。预言实现之前,越早提出预言的人,他多说一次,就越是被作为笑谈;而在实现后,曾经叫得最早、最响的那位,就被奉为圭臬。

喧嚣之中,最易被人忽视的,却也最关键的因素是——时间。这才是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要义。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评价获奖者的理论对资产价格预测具有突破性意义,短期预测比如几天或几周内的价格是不可能的,但长远看长期预测是可行的。确实,撇开时间,任何对资产价格的预测都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太多的人在说中国房价必涨、或是必跌,放在不同的时间纬度看,都是正确的,但由于时间难说准,比如长期到底有多长,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正确的话也形同废话,或者经过三五个月的验证后就被视为笑话。

可叹的是,在实用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没有太多人真正关心规律的摸索和总结是否正确,而只是关心明天,最多也只是后天这个答案是否还有效,“能不能简单一句话告诉我,房价到底会涨还是会跌?”这也是不少勉为其难作出预测的专家很快被讥为“砖家”的原因。

回到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分享殊荣的三位其中两位,尤金·法马和罗伯特·席勒,分别是两个对立阵营的代表人物。简单说,前者信奉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后者则认为市场中人并不理性,对资产价格的“非理性繁荣”感到忧虑。其实,既然连诺奖都能兼容这对矛盾,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二者看成一句话的两个部分,既承认市场的有效规律存在并将最终影响价格,又认识到一段时间内偏离价值规律的非理性繁荣的存在?如果从这个视角出发,就可以理解价格可能在一段较长时间不在理性区间,而如果楼市确实存在泡沫,未来有一天它会破裂,也不奇怪。

总之,如果断章取义,哪怕是诺奖得主对中国式楼市泡沫所作的预测,也会失败。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中国中国式罗伯特·席勒诺贝尔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