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出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扫描到手机 置家制造 来源:置家网 发布日期:2013-10-15 15:21 字号:T|T

摘要:日前,来自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内地开发商在海外的房地产项目(含已确定投资计划的项目),总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日前,来自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内地开发商在海外的房地产项目(含已确定投资计划的项目),总规模超过100亿美元。且看下面的记录:

去年,万达斥巨资收购美国AMC,后又接连建立投资俄罗斯北高加索度假项目及与印度信实集团合作开发项目的意向。

今年年初,万科与美国铁狮门签署合作协议,将合作开发美国旧金山富升街201地块。

碧桂园,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是马来西亚。今年8月,碧桂园马来西亚项目金海湾开盘,一个月销售便超过6000套,销售额达91亿元,而这一数字超过了新山全市一年的销售额。

日前,绿地以40亿美元收购纽约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70%股权,总投资预计超过50亿美元,刷新了房企在美国投资的记录。

2013年以来,以张欣家族为首中资财团购买美国通用汽车大楼40%权益,大连万达集团将投资近7亿英镑在伦敦核心区建设超五星级万达酒店,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许为平在英国驻华使馆也宣布,将投资10亿英镑在伦敦建”亚洲商务港”。

······

近期,知名房企扎推“出海”,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这是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声音越来越强,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则相对宽松,因此,从机会成本和投资回报率出发,大型房企选择了向“海外”扩张。尽管很多地产大佬都打出了“国际化发展”的口号,但曾有分析人士指出,“更重要的是,国内房地产投资的日趋艰难与海外投资成本的‘落差’。”

对此,笔者想说的是,房企“出海”,真的只是规避国内的楼市调控吗?其实未必。任何一家企业,如果在市场站稳了脚跟,那么接下来,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总是要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地”,以使自己越来越强,获得更多更大的收益。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假如一家企业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思进取”,“只守不攻”,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它就极有可能会被吞没、被淘汰。

我们再作一假设,如果某一房企有能力“出海”,即使国内市场一向看好,也一样会“出海”,有市场,为何不“占领”?而如果某一房企没有能力“出海”,即使国内市场形势恶劣,也一样不会“出海”,没有能力,如何“出得去”?

因此,房企“出海”,其实只是一种很正常的市场现象,不能仅理解为是为了规避国内的楼市调控。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房企出海房企万达万科绿地集团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