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养老产业不能等同于地产(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日期:2013-10-10 07:32 字号:T|T

摘要:截至2012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达1.93亿,占人口总数的14.3%。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多年来“一胎化”的生育政策,使得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都令世人瞩目。然而,与养老产业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以及思想和理念,养老产业该如何做,仍然在摸索之中。

时代周报:你刚才提出的“养老产业不能等同于地产”观点很好,那么养老产业应该如何做?

傅旻:中国的养老地产,实际上是为了赶时髦,规避房地产宏观调控而兴起的。大多数国内资本的理解,还停留在养老住宅上,是基于房地产的养老产业。可养老产业的核心,是服务产业。养老就是养老,地产就是地产。老年住宅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养老地产,其中应该包含老年住宅的开发、服务和管理,实际是根据老年服务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当然这里面会有开发、商业、服务、管理和运营、医疗等等。

时代周报:中国现在只有很少的养老住宅在这样做。不少企业都是先圈了一块地,房子建好了,卖出去了。实际上是借养老产业的名义去圈地。

傅旻:中国养老产业的游戏规则还没有建立,这里面有一些人在真正做养老产业,也有一些企业实际上是借养老产业的名义圈地,行开发地产之实,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养老地产。

中国的养老地产通常是这样来做的:首先是可以拿到一块地,不管这块地,适合做什么,发现养老地产比较时髦,还能给点建设费用,地拿得还比较便宜,就拿来开发养老地产,其目的是为了占便宜,这样怎么可能做好养老住宅?而在美国,开发养老产业,是要先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调研,然后再进行可行性研究,接下来才去拿地进行开发。

时代周报:看来,中国的开发商要真正学习美国养老社区开发的精髓,根据需求来开发养老住宅项目。

傅旻:在美国,做一个养老住宅项目之前要进行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看看能不能盈利,是不是有可持续性,还要看能否带来就业;如果不能通过可行性论证,就不会去做养老住宅。可是在中国,有几个养老住宅的可行性研究是真实的?

鼓励老年人在家中养老

时代周报:能否跟我们讲一下美国的养老产业是怎么做的?对于中国的养老产业有什么建议?

傅旻:在美国,只有将近5%的老人是在机构养老,大部分的老人在自己的社区,自己家里养老。所以我认为中国要全面地开展养老服务不仅是要建房子,建大型的养老社区,建养老机构,还要大力推广社区养老,要鼓励老年人在家里,在自己熟悉的场所里面来享受他们的晚年。

社区养老,应该有相应的社区服务、照料服务、医疗服务,让老年人尽量留在社区。

时代周报:可是社区养老的一个障碍就是一些社区不符合养老的需求,需要进行一些改造。

傅旻:确实,有一些楼房建设时间较久远,没有电梯,不符合养老社区的要求。实际上,在美国,也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符合养老社区的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对住房的改造,在一些住宅楼上外挂电梯,厕所里面安装扶手,升高厕所的马桶,将蹲便器改造成坐便器等方式对老社区进行改造。

时代周报:有人建议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需要把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的角色进行分离,促使养老地产金融生态的发育。对此,你怎么认为?

傅旻:我觉得这些角色最好不要分离。一些投资养老产业的组织是非营利性的,既是开发商又是投资商,他们是为了一个使命去建设一个养老社区。为了这个使命,他们去找地,办执照,开发这个社区,运营这个社区,也有责任去管理好这个社区。如果将养老社区的开发、投资、运营的角色全部分离,不敢想象以后这个市场变成什么样的。

时代周报:现在企业开发的养老地产项目针对的是高端人群,都主要面向高端市场。那么中低端人群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傅旻:现在开发的大型养老社区都是针对的高端人群。低端人群,就需要政府来管。中端人群,则要靠商业运作来解决,同时还要由政府进行补贴。

时代周报:养老住宅项目到底是建在郊区好还是市区好?

傅旻:当然是在城里好,这里有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有健全的医疗、商业、购物环境。在郊区的养老住宅,可能只有一两个指标满足养老的需要,空气比较新鲜,医疗条件好,其他条件都不符合养老的需求。

时代周报:中国的政府能不能扶持养老产业,拿出市中心的地块来开发养老地产?

傅旻:这个又回到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上来,如果养老产业可以赚钱,比五星级酒店还能赚钱,在哪里都可以开发养老地产项目。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地产养老地产老人中国老龄化养老产业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