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如何患上“城市病”(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日期:2013-09-09 10:13 字号:T|T

摘要:目前小县城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同时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

存在隐患

老城区改造“真的很难走”

在马剑声看来,泾县城区的棚户区改造也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走但“真的很难走”的一步。

泾县的城市棚户区主要位于县城老城区,总计占地面积5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居民0.24万户,人口0.84万人。

马剑声告诉记者,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改造前的棚户区已经成为困难居民和农民工等的首选居住地。“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让这片原本已是少有居住的区域成为人口密集区。改造棚户区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必要之举,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关键。”马剑声说。

“这些区域的房屋多数低矮,建筑年代为1950年至1980年代,巷道狭窄,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配套设施不全,防洪、排水等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环境恶劣,建筑密度大。”马剑声介绍说,“出门就是水坑和垃圾,同时棚户区区域有部分无任何硬化路面,仍存在大量的宅前屋后的土路,恶劣的交通条件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严重不便。另外,也没有消防车道,人员疏散走道宽度不够,多数只有一条独立通向室外的通道,有的疏散走道甚至为尽头式,住户距室外宽敞地带距离较远。一旦失火,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

通过在棚户区的走访,泾县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发现,因布局不合理,管理缺乏,很多建设实际形同虚设,导致生活垃圾肆虐,避洪排污能力也很差。

“在棚户区区域,虽提供了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但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上述调研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资金短缺

住建委负责人“很烦恼”

目前,泾县城区在完善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32条46.8公里,向县城周边和开发区延伸铺设供水管网年均不少于5000米,县城用水普及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85%,燃气普及率达9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近3年新增绿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

与此同时,泾县在完善城市功能也遭遇了“钱荒”。

“本来,我们要规划在新区建设教体中心,以弥补老城区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极度不足的现状,但现在的钱只够教体中心中的‘教’也就是泾县中学的新区校区建设,规划好的新区的体育中心由于没钱只能暂时搁置了。”马剑声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说,“可以说,目前在这方面存在比较大的资金缺口。”

同时,土地指标也成为困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难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是承接农民转移的重要载体。但在不少地方,小城镇土地供应出现明显的缺口,土地已成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规划好了,就算是有钱了,也还面临没地的问题。作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欠账多,指标根本不够用”。

此外,在马剑声向记者提供的2013年8月6日关于《泾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中,关于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这样表述的:

“把推进城镇化片面理解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把主要精力放在大拆大建、城镇面貌改观上,而忽视城镇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需求,对城市软环境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工作抓的不紧,重视不够”;

“在城镇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城市空间组织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没有相应跟上,特别是老城区欠账太多,道路狭窄、交通节点不畅、各类专业市场缺失、市政设施老化等”……

“我现在就希望,不要再为找钱而烦恼了。”马剑声这样说道。

相关链接

因车辆骤增导致的“车多路堵”等“城市病”日益困扰着城市居民和管理部门。不仅是像北京这样广为人知的“首堵”城市,瘫痪性的堵车已经出现在武汉、长沙等二线城市,经常性的堵车也开始在三线城市甚至县城、乡镇显现。这对中小城市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垃圾围城、空气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同样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在一些地级市和县城周边,城市人口膨胀所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已经在城市周围形成蔚为壮观的“垃圾山”甚至“垃圾带”。有的原本依山傍水的小县城,也因各种垃圾的随意倾倒,让清澈河流变得面目全非。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的管理缺位,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看病难”在一些中小城市亦有显现。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上述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都需要各地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加以规制。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城镇化城市病老城区改造城镇公共设施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