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频现 谁在“眼见他起高楼”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3-08-22 07:27 字号:T|T

而今,“空中庙宇”仍“倔强”存在,这需要执法跳脱“软骨症”,尽快查明真相,不能在“拖字诀”中耗尽公众耐心。

继北京“楼顶别墅”被曝光后,深圳豪宅楼顶建“空中庙宇”,近日也遭举报。邻居反映,楼顶住户烧纸不断,香灰时常飘落其家。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涉事楼顶配有指纹密码锁;据保安无意间透露,其户主或为广东省政协委员。(8月21日《南方日报》)

北京“最牛违建”成新闻“主角”,引起舆论聚焦,俨然引发了链式反应:紧跟其后,苏州“空中园林”、郑州“玻璃房”等违建,也在公共视野中逐个“现形”,而执法也在跟进……“整违”之风,似乎正在劲吹。

深圳“空中庙宇”,也在此时间节点被盯上。从举报人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到,庙宇的屋顶不仅铺了琉璃瓦,还有“双龙戏珠”,雕龙刻凤,不亚于正规寺庙。从反映看,它已干扰到邻里,激起众怨;程序上,它未办报建手续,更遑论通过审批,涉嫌违章加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户主身份尚“妾身未明”,仅有私人透露,而无官方披露。而从接到举报到现在,执法者竟因屡吃“闭门羹”而无计可施,整改也没有明晰的时间表,这不免让人备感失望。

闭门不应、岿然不动,委实是“牛气冲天”。而这倨傲姿态,再结合豪宅背景,似在坐实了该户主“有背景,有来头”的想象。这也催生了疑问:依照规定,公民有配合执法调查的义务,可涉事户主却玩起了“闭关策略”,拒不践行义务。在此情境下,执法队何以无动于衷,调查时也动作缓滞?

该街道执法队回应,执法速度慢,是因要遵循违建查处的法律程序:先要通过动态巡查、举报信访、新闻披露等渠道得到案件来源,方可立案;尔后还要依法调查,含现场勘验、调查询问、取证等等……就眼下看,查处“空中庙宇”,似乎在“调查取证”环节遇阻。

拆违也该依法,而不可诉诸非理性手段,本是常识。可执法温吞,毫无强制力,却授人以口柄:强拆时雷厉风行,拆违时畏首畏尾,两相对比,有些讽刺。执法“裹足不敢前”,究竟是在依循程序,还是忌惮所谓的“背景”?

据小道消息,“空中庙宇”户主或为广东省政协委员,身份显赫。若这属实,作为公共人物,带头违规,无疑是自抹污点,当遭舆论鞭挞。

而执法者,也应弥合“迟钝”执法跟民意期许的差距,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尽早公开真相,并启动追责程序。不论是谁,都该严惩,而不能是“看人下菜碟儿”,在“选择性执法”中架空公平。

揆诸时下,各地开展对违建的整顿,势头是好,可“运动式”特性却让它不尽如人意:许多违建都存在已久,成了某些人刷权势“存在感”的途径,可治理却姗姗来迟,且呈“一窝蜂”态势,这与执法常态化差之甚远。

再者,从事后追责看,惩罚畸轻、问责面窄化,已成病态。仅对违建一拆了之,而无深层次追责;只对户主究责,对监管“盲视”、物业纵容却既往不咎……当问责仅停留在浅表层,指望能震慑违建“如野草般疯长”,只是奢望。

违建在崭露苗头之际,监管就不该“眼见他起高楼”。而今,“空中庙宇”仍“倔强”存在,这需要执法跳脱“软骨症”,尽快查明真相,不能在“拖字诀”中耗尽公众耐心。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违建频现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