洨河严控治污 让石家庄会多了2400米湿地美景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3-06-24 07:04 字号:T|T

摘要:目前洨河综合整治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洨河水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沿线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据了解,下一步,省会加大管理力度,强化洨河沿线排污企业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河边绿柳荫荫,河内成群的鸭子在悠闲地游水……这样的景色并非属于哪个景区,而是出现在曾经“污水横流、鱼虾难觅”的洨河水面上。近日,记者获悉,目前洨河综合整治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洨河水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沿线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据了解,下一步,省会加大管理力度,强化洨河沿线排污企业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同时,研究制定洨河管理办法,让洨河保持清水长流。

变身

一年时间,“臭水沟”变了样

昨日,当记者来到衡井公路桥的洨河人工湿地时看到,相比6月上旬,这里又有新变化,除了河边绿柳荫荫,河内水生植物外,河内还有鱼儿游动,野鸭嬉戏。

桥上有不少人正驻足观景,“看,水里的游着的鱼,又有鱼又有鸭,这洨河真的变化太大了。”“是啊,以前哪会想到这条河里还能养鱼养鸭呢!”在衡井公路桥上,几位附近的村民正在兴致勃勃地议论着。他们都是栾城县窦妪镇南赵村的村民,这次是特意来看洨河的新变化的。今年71岁的南赵村村民许同是骑着三轮车带着老伴来的,他一边看一边不住地说:“真不错!变化真大!”他笑着说,以前又黑又臭的河水变干净了,也没有了臭味,而且,还养上了鱼和鸭,这在以前真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呀。“以后,我们就有了休闲纳凉的好去处了。”他说。

据了解,洨河人工湿地全长将达2400米,在湿地内,栽植着香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滨水植物结合优美的水岸线和岸边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

回顾

污水排放大、常年超标排放让洨河变“臭”

今年67岁的南赵村村民张大妈告诉记者,这洨河“臭”了三十多年了,“那时候洨河里的水总是黑乎乎的,除了在雨季的时候河水好些外,其他时候河面上还飘着一层污染物。”张大妈说,那时候人们从这里过都得捂着鼻子,人们都叫这里为“臭水沟”,更别提会有鱼虾了。

以往的洨河为何会被人们俗称为“臭水沟”呢?据了解,洨河是子牙河水系滏阳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鹿泉市五峰山,流经鹿泉市、栾城县、赵县出境至邢台,在石家庄境内全长62.3公里。20世纪60年代后,洨河上游水源逐渐减少,最终于上世纪70年代断流。此后,洨河开始承担起石家庄市区和沿线县市雨水和污水的排放功能。而污水长期不达标排放、加上排放量大,逐渐让洨河变“臭”变“黑”。

同时,洨河接纳的除了生活污水还有大量的工业废水。“洨河接纳的城市污水中约有60%为工业污水。”他说,这些污水可生化性差,浓度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很难处理。“个别企业存在污水直排现象,也加重洨河污染。”他介绍,洨河沿岸企业很多,个别企业存在不经处理,直接偷排污水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

此外,由于多年来,洨河事实上已成为排污河,两岸逐渐成为了污泥晾晒场、垃圾堆积场,“漂浮物随河而下,也致污染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洨河治理洨河湿地公园洨河湿地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