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泡沫破裂 盈利者只占1/8风险极大(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日期:2013-06-17 07:21 字号:T|T

摘要: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国商业地产已吹起了一个极大的泡沫,大量的商业物业无法开工、无法开业,盈利的商业地产仅占到1/8。

散售与自持

既然商业地产成功率如此之低,为何各大小开发商依然前赴后继?万科总裁郁亮曾表示,之所以再回到商业地产的行列,是因为土地出让的结构所致。“市场几乎没有纯住宅的土地出让,各城市出让的土地都附带有商用物业。”郁亮表示。

“2009年我们主动进入商业地产,也是出于市场以及政策环境的考虑。”奥园集团执行总裁杨忠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政策面在住宅上的诸多限制,另一方面中央政策引导的方向是希望能加大消费力度以保经济增长,“而发展商用物业是拉动消费一个最直接的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商用物业成功经营,那就是一个会生金蛋的鸡。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天河购物中心2012年租金收入达到7.88亿港元,而且增长速度飞快。“2006年我离开天河城时,其租金收入不过2亿多。”禹来表示,6年内收入翻了3倍多。

在如今地价飙升的年代,土地出让金、各种税费将开发商的盈利空间一再压缩。例如万科2012年净利润为125亿元,但各种税负就达到211亿元。更甚者是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土地储备的补充成本越来越高,住宅项目卖一个少一个,回报稳定且持续的商用物业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开发商自持的商业收入,可以占总营收的40%,这家房企就会有很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基本不会倒闭。”禹来对记者分析。

但理性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虽然包括一众开发商都表示要增加商用物业的自持比重,但现实更多是采用散售的方式推进。“我们所说的占比40%,是指商用物业的销售额占总体营收的40%,并非指自持物业的租金收入。”王曙煜解析道,现阶段奥园商业的理念依然是“商业自持为辅、销售为主,但更关注支持销售商业后续经营”。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用物业对地产商而言更多的是挑战,面临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变现困难两大难题。有人曾计算过现在国内商业投资情况,如果资本不分开运作,商业投资占比每增加10%,可降低资本收益率1%~1.5%,影响市值7%~10%,对股价影响约为5%~12%。

虽然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有reits等商业基金退出机制,但设立商业物业基金的条件非常多,前提是回报率要在7%以上,并且要拿出90%的收益分红。这对许多开发商而言就是可望而不可及,资料显示,SOHO中国2012年投资物业达到383亿元人民币,但仅仅创造了1.48亿元租金收入,粗略计算租售比不到0.3%。“短期内,商业地产依然是一个散卖的时代。”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表示。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商业地产泡沫地产泡沫商业地产盈利低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