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限制预售证发放调控房价 专家称难治根本(3)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13-06-04 07:37 字号:T|T

摘要:陈国强说直接的行政干预必然会扭曲供求关系,因为影响了项目的上市时间,长期来看,供求矛盾恐怕难以得到缓解。目前楼市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靠这种方式依然无法解决楼市的根本问题。

给房地产市场喂的药对不对症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府部门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总是难以让公众满意。

在北京市,这次的调控干脆直接干预价格。

“这是最直接的调控方式。”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政府直接参与市场定价,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房价,短期内会影响项目的价格和上市时间,能够获得理想的统计数据,但这决不是好办法。

陈国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种直接的行政干预必然会扭曲供求关系,因为影响了项目的上市时间,长期来看,供求矛盾恐怕难以得到缓解。目前楼市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靠这种方式依然无法解决楼市的根本问题。

在他看来,现在需要认真考虑的是,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要做什么,企业要做什么?两者之间不是没有界限。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合理规则并做好监管,至于建什么样的房子、卖什么样的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政府不应伸手过长。

“政府要增加供应,对那些已经出让的土地,能否督促开发商尽快建设形成供应?另一方面,保障房欠下的账要尽快补上。”陈国强说。

对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已经有了无数次的讨论,但尴尬的是,当遇到具体的问题,这个边界往往就被模糊化。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看来,原则上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的微观活动,但现实中却总是存在干预价格的行为。

“北京市的愿望是好的,试图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方法不可取。”刘俊海说,限购就已经是不对的做法,现在又升级到限价。每个楼盘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拿地时间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成本也是不同的,如何能做到价格的均一化?现在对房地产市场喂的药太多了,而且不太对症,需要政府反思。

刘俊海告诉记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果不清晰,就会带来市场的伤害,最终吃亏的还是普通百姓。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需要出手。但现在的市场是不是已经失灵了?或者市场中有哪些部分失灵了?政府部门有没有准确的判断?

“房价并不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理性的唯一标准。”刘俊海说,在房地产市场,土地制度与腐败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大问题,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做出改进。今年两会以来的机构改革不断传递信息,政府要放权,在房地产领域能否也更多地还权于市场?政府部门能否真正听取各方不同意见,从而做到开门决策、透明决策、科学决策?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