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热词 引领高考作文 大猜想(2)

扫描到手机 置家关注 来源:河北青年报 发布日期:2013-05-31 14:09 字号:T|T

摘要: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分析?是坚守诚信的德育阐释,还是“中国梦”下大热必考?随着高考临近,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考察热点“大猜想”成为热点话题。

毕竟高考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而是为高校选拔科技人才。它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性和说理性。尤其是近几年有意识地放宽审题范围,考试作文要求也明确说明在选择角度只要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均属于“符合题意”,这样规定,很明显意在拓宽选题角度的包容性。

(注:以上专家分析仅作为考生高考备考参考意见,不建议考生以此作为押题依据。)

■樊丽美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组教研组长,全国师德标兵,河北省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卢冀川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河北师大文学院外聘讲师,多年担任班主任,曾记三等功1次,市嘉奖4次,多次荣获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称号。

■侯喜君

河北正定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河北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素质提高远程培训省级专家。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一本。

专家支招摘录

考前背范文 “套作”成大忌

昨日活动开启消息发出后,本报共收到几十条咨询反馈,下面,就大家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摘录,并附上专家解答。

■读者来电:新材料作文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多角度立意,这样是不是就不会跑题了?

■“点将专家”卢冀川:不,跑题现象同样存在。一些考生在理解材料时,易抓住只言片语、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引申下去,对材料整体理解不够,就跑题了。

■读者来电:有人说提前背诵几首古诗和范文,考试时用到作文里既增加文彩,又保证作文成稿效率,这可行吗?

■“点将专家”卢冀川:你犯了现下高考作文命题的大忌,材料即便相似,有细微的差别也会导致命题差异。“套作”、“宿构”这些“对付”过去话题作文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反倒容易“弄巧成拙”。

动态:“专家团”又添新成员 今日话题:考前心理

昨日下午,本报“河青高考专家团”迎来新成员。河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北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韩长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营养师王景顺,石家庄市第一中学著名心理咨询师井永宏,2012高考河北省文科状元母亲郝素岭,石家庄市第十七中语文特级教师樊丽美及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招录工作专家组成员正式加入本报专家团。

另外,进入高考“倒计时”,孩子、家长的心理调节都至关重要。今日,您可就“考前心理”点将“河青高考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石家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马宏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心理老师井永宏将针对您提出的问题,给出建议。

在今后十余天时间里,“高考点将台”将及时推出与高考有关的服务专题,有困惑的考生或家长可及时向您关注和信赖的专家提问。

相关阅读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