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路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幸福石家庄 (3)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日期:2013-03-12 07:44 字号:T|T

摘要:今年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财政投资力度之大、动员覆盖面之广、造林绿化任务之艰巨、督查问责之严前所未有。

创森知识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2012年国家林业局最新发布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总指标共有40项。其中,定量指标有市域森林覆盖率、新造林面积、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村屯绿化、道路绿化、义务植树等22项;定性指标有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科普场所、科学规划、档案管理等18项。

2004年至2012年,全国共举办9届“城市森林论坛”,已授予贵阳、成都、沈阳等41个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我市自2009年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大力实施了主城区绿化、环城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太行山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村屯绿化等一大批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工程,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按照规划,我市将于2014年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

山区、平原、丘陵 果林兼宜全覆盖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幸福美丽石家庄,不仅要由点线绿化还要在山区、丘陵和平原区开展大范围的植树造林活动,推动全市森林覆盖率的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市造林绿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治理、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重点工程造林与全民绿化相结合,生态建设与农民脱贫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施了太行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试点、封山育林、平原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等基础性绿化工作。西部深山区以封山育林,恢复自然植被为主要手段,努力构建西部的生态屏障;山前丘陵地区突出发展核桃、大枣、板栗等树种,建立干果经济林带;东部平原地区依托滹沱河、沙河、木刀沟等五河流域以及农村道路、河流、村庄等,大力发展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村庄绿化。“十二五”以来,全市完成重点工程造林15.8万亩,新封山育林8.5万亩,封山育林续封200万亩。2013年将继续以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绿化工程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植树307万株,封山育林新封12万亩。建成1000个绿色村庄示范村,植树100万株。

太行山绿化工程。太行山区是我市的半壁江山,区域总面积144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0.9%,是我市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1993年为进一步改变太行山区贫困面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国务院批准太行山绿化工程列为我国林业建设重点工程。启动以来,我市把太行山绿化与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深山远山突出发展生态林,建立生态屏障,浅山丘陵建设经济林基地。突出抓了片麻岩开发、酸枣接大枣、百万亩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四项大型造林绿化工程。按照“数村一品(树种)、数乡连片、规模开发、区域发展”的原则,全市形成赞皇大枣、平山核桃、元氏石榴、矿区香椿、甜柿等一批各具特色经济林基地。“十一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38.5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88.1万亩。山区的植被盖度由1994年的0.55提高到现在的0.75,森林覆被率由1994年的22%提高到目前的30%。人们普遍反映:山区丘陵确实树多了、山绿了,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山区县(市)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为山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加快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3年,太行山绿化工程继续按照生态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并重,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发展与保护并举的工作思路,全年规划完成人工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突出抓好集中连片、规模化造林。大力发展“千亩片”、“万亩片”、“生态经济沟”等规模化造林,集中连片,形成各具特色的林果产业基地。同时大力推广容器育苗造林,专业队造林等,不断提高造林质量。

退耕还林工程。我市自 2002 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启动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绿化项目。到2013年,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88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2.3 万亩,人工荒山荒地造林88.25 万亩,封山育林 57.45万亩。工程覆盖19 个县(市)区,涉及 15.4 万个农户。其中退耕地造林涉及 13个县(市)区,1709 个村,退耕农户 12.6 万个,累计营造生态林 117.82 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 6.85 亿元,退耕农户户均享受政策补助5147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也使所涉及的农户得到巨大的实惠。

封山育林工程。封山育林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可以形成乔灌草、多树种、多层次的植被类型,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人工造林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是加速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从2003年开始,我市选择地处交通干线、水库周围、旅游景点以及生态脆弱地区的200万亩宜林山场,做为全市封山育林的示范区域,实施了“石家庄市百万亩封山育林示范工程”。大力推广“牛羊下山、柴鸡上山、封山禁牧、护林防火”的工作措施。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散养放牧方式,向舍饲圈养型畜牧养殖方式转变;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柴鸡养殖业、林下药材种植等生态种养业。通过几年的封山封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西部山区植被明显增加,多年的荒山开始变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壤蓄水、涵养水源能力大大提高。山区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农民通过柴鸡饲养、养蜂等林下产业发展,增加了收入。同时丰富的森林资源也带动了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2013年,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2万亩,突出抓好林木管护,宣传碑牌、人工拦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工补植补造等项工作,不断提高封山育林管理水平。

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问题,197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2011年我市首次列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在东部平原区域建立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基地。工程实施两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8000亩。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滹沱河等“五河流域”沙滩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进程。2013年计划再完成人工造林4000亩。建设重点是无极县滹沱河沙滩绿化和辛集市农田林网建设。

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项目。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植树造林积极性,加快我国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文,启动实施了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作。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我市完成人工造林4.4万亩。项目的实施为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全市计划完成新造林2.6万亩,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央财政造林补助试点项目管理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和公示,及时接受社会和农民群众监督。

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一片林就是一座制氧站。相信随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和造林绿化工作的广泛开展,我市森林覆盖率将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也将变得更加幸福宜居。

 

■本报记者郑亚丛通讯员 刘红记赵靖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国家森林城市石家庄植树幸福石家庄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