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建北社区门口建“国医堂” 居民就医方便实惠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日期:2013-01-18 07:57 字号:T|T

社区“国医堂”成了“金字招牌”

坐落在棉一小区的建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棉一医院,负责人耿须霞多年从事基层医疗工作。她告诉记者:“自打有了‘国医堂’,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社会效益大步前进。现在,‘国医堂’已经成了我们这里的金字招牌了。”

在耿须霞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建北社区“国医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真正的“金字招牌”,木质横匾上工体正楷三个大字“国医堂”耀目生辉。“我们这个‘国医堂’面积有150多平方米,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要求,整体装修突出中医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记者注意到,“国医堂”里到处都是“中国红”的基础色调,门窗几案造型古朴、典雅大方,连走廊灯的灯罩都是吉祥图案镂空形制的。“我们这样做,就是为患者营造一种整体氛围,提高他们对中医药的认同感。”

中药房是建北社区“国医堂”的另一大亮点,一排排中药柜整齐规范,各种常用药材应有尽有。社区医生陈金沙从1984年起就在这里担任中医师。他告诉记者,这个中药房备有360多种中草药,平均每个月中草药销售量有一万三四千斤。“‘国医堂’建成后,我们这里的中医日门诊量能达到50人次以上,中药处方占社区卫生总处方的38%,收入占近三分之一。我做了一个初步统计,‘国医堂’建成后,我们社区的中医药收入是以前的六七倍。”说起“国医堂”来,耿须霞如数家珍。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医堂’是我市加强基层中医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市卫生局副局长张东生告诉记者,2012年5月,我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重点就是加强和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为此,建设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全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被市委、市政府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内容。我市明确提出“国医堂”建设面积原则上不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使用面积的10%,投资不低于20万元,主要用于房屋改造、装饰装修、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目前,我市已投入1100余万元用于“国医堂”建设,其中市级财政投入300万元,区级财政投入830余万元。省中医药管理局也对我市“国医堂”建设予以倾斜,确保了建设工作的有力有序推进。

传统中医疗法越来越受欢迎

社区“国医堂”实行中医医师“一站式”接诊服务,即1名中医医师既能开具中医处方,又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展针灸、推 拿、拔罐、敷贴、穴位注射等中医药治疗,使患者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走进宁安路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中医师张庙水正在为患者王先生进行拔罐治疗,娴熟的手法不像医生诊疗,倒像是一种艺术表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新的健康理念讲究有病早治预防,无病调理。这不,传统的中医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我这儿每天能有十几个患者,有时一个人都忙不过来。”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石家庄建北社区国医堂社区居民就医

相关阅读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