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种政策并举 推进棚户区改造

扫描到手机 政策与金融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2-09-24 14:33 字号:T|T

摘要: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棚户区改造是中国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2008年以来,中国加快城市、国有工矿、煤矿、林区、垦区的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几百户居民共用一座公厕;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这是中国许多棚户区的典型写照。据调查,在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之前,中国有2000多万户居民居住在棚户区中。

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棚户区改造是中国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2008年以来,中国加快城市、国有工矿、煤矿、林区、垦区的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近1000万户,大批居民迁入新房。2012年,全国还将改造棚户区超过300万户。

所谓棚户区是指危旧住房集中区。区内住房大多结构简易、居住条件简陋。许多房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棚户区内供排水、供电、供热、道路、消防等公共设施不全,生活环境恶劣。而其居民大多由中低收入家庭构成,有的下岗失业,有的离休退休,有的依靠政府救济,单凭市场无力解决这些居民的住房困难。

近年来,中国制定中央投资补助、土地供应、税费优惠、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以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2008年以来,中央投入棚户区改造资金总计1300多亿元人民币,今年还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辽宁省是最早启动棚户区改造的省份。棚户区居民的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改造前的30.8平方米增加到50平方米,人均达16平方米。改造后,棚户区居民从“脏乱差”的危旧房搬入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小区。小区中有水、电、热等齐全的配套基础设施;有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安全防范等设施设备;还有了便利的交通。

除了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外,棚户区改造也为城镇环境做了“美容手术”。改造后破烂不堪的危旧房集中区变成了新楼林立的现代社区。社区中增建了居民活动广场、绿地、改善了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通过空间整合和合理规划,城镇发展空间得到扩展。例如,辽宁省通过棚户区改造腾出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当地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空间资源。

棚户区的改造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大量直接和间接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就业岗位“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利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空间,兴建企业、农贸市场、创业市场等,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以垦区危房改造为例,自其实施以来,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70多万人次。

此外,棚户区改造工程也直接扩大了房地产投资,改善了其开发投资结构。棚户区居民搬入新居增加了装饰、装修、家具等相关的消费需求。据测算,通过实施垦区危房改造,共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约695亿元,对钢材、水泥等建材消费也起到促进作用。黑龙江省在2011年完成投资811亿元,拉动几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

对于林区的棚户区改造而言,除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外,生态环境改善也是一个重要成果。随着山上林场的撤并,职工的危旧房拆除还林,不仅使居民告别了以往翻山越岭的奔波,还大量增加了森林植被。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预计今年可返还林地4000公顷。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多种政策并举棚户区改造

相关阅读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